<

常用中药材居家如何储存和使用?

2025-08-12   04●安全用药   中国医药报  


你是否见过人参表面长出毛茸茸的白霉,或是枸杞子变黑发黏?当中药材的外观发生变化,就提示中药材已经变质。误服已经变质的中药材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掌握科学的储存方法并正确使用中药材,才能发挥其功效,为身体健康筑起防线

□ 申阳

科学储存 防止变质

中药材储存不当很容易变质。导致中药材变质的影响因素包括湿度、温度、光照和氧气。潮湿是中药的“隐形杀手”,当空气湿度超过60%,当归、党参这类富含糖类和淀粉的中药材,就如同海绵般吸收水分,极易滋生霉菌和虫卵。环境温度过高会加速中药材有效成分分解,含挥发油的薄荷、丁香等,在30℃以上环境中,香气会迅速散失,药效也因此“大打折扣”。紫外线会破坏中药材的色素和有效成分,如玫瑰花、菊花等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不仅颜色变暗,有效成分也会分解。另外,氧气可使中药材发生氧化反应,容易被氧化的桃仁、杏仁等储存不当会产生“哈喇味”,这就是油脂氧化变质的表现。因此,不同中药材应按其特性分类储存。

天麻、黄芪、党参等干货类药材,在储存前应确保干燥。可将药材放入密封袋或密封罐,再放入几包食品干燥剂,起到防潮作用。每隔一段时间,将药材取出晾晒,避免回潮。

枸杞子、决明子、胖大海等果实/种子类药材,富含油脂和糖分,容易吸潮、生虫。储存时,可在容器底部铺一层生石灰,生石灰上面再铺一层纸,将药材放在纸上,密封保存;也可将药材装入布袋,悬挂在通风干燥处,定期检查。

玫瑰花、茉莉花、金银花等花类药材质地轻、香气浓,容易散味和变色,因此要用密封性好的容器储存,避免与其他有异味的物品放在一起。同时,可在容器内放入适量干燥剂,防止受潮。

鹿茸、海马等动物类药材富含蛋白质,容易被虫蛀、发霉,因此可将药材与花椒等具有驱虫作用的香料放在一起,密封保存;也可将药材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冷冻,冷冻24小时后取出,可有效杀死虫卵。

此外,保存人参、冬虫夏草等贵重药材,更需要谨慎。可用纸将人参包好,放入装有糯米的瓷罐内,糯米可以吸潮。将冬虫夏草与干燥剂一同放入密闭容器内,可以防止药材受潮,也可用密封袋将冬虫夏草封装,然后放入冰箱冷藏。

正确使用 发挥功效

除了科学储存,使用中药材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遵循医嘱,避免盲目用药 很多人认为中药材没有副作用,可以随意服用。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即使是温和的中药材,使用不当也会对身体造成危害。比如,长期大量服用甘草,可能导致血压升高、水肿;人参虽有补气作用,但体质壮实者服用,可能出现流鼻血、烦躁等症状。因此,使用中药材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不可盲目自行用药。

注意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原则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情”,其中相反是指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西洋参、丹参、沙参、苦参、玄参、细辛、芍药。

正确煎煮 煎药容器最好选择砂锅、瓦罐,避免使用铁锅、铝锅等金属容器,防止金属与中药材发生化学反应。煎药用水应选用干净的自来水,水量一般以没过中药2~3厘米为宜。一般来说,煎煮时应先用武火(大火)煮沸,再转文火(小火)慢煎。另外,有些中药材在煎煮时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如先煎、后下、包煎等。石膏、牡蛎等需要先煎20~30分钟,再向煎药容器中加入其他中药;薄荷、砂仁等含挥发油的中药,应在药液出锅前5~10分钟加入;车前子、蒲黄等易糊化或刺激咽喉的中药材,需要用纱布包裹后煎煮。

需要注意的是,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使用中药材要格外谨慎。很多药材可能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流产或早产。如麝香、水蛭、莪术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经作用,孕妇严格禁用;附子、肉桂等味辛性热,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易致流产,需要慎用。儿童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肝脏和肾脏的解毒排泄功能较弱,使用中药材的剂量应根据年龄和体重适当减少,并避免使用有毒中药材。老年人的肝脏和肾脏功能有所减退,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下降,使用中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避免使用过于峻猛的中药。此外,老年人可能患有多种疾病,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某些西药不能与中药同时服用,比如华法林不可与丹参、当归同用,可能造成出血不止。

警惕误区 守护健康

在中药材的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误区,需要我们特别注意。

中药久放不用 有人认为,中药材储存时间越长越好,其实并非如此。虽然有些中药材(如陈皮、半夏等),储存一定时间后,药效会有所增加,但大多数中药材都有一定的保质期。随着储存时间延长,药物有效成分会逐渐分解、流失,药效也会随之降低。同时,储存时间过长的中药材,还容易受到霉菌、虫害等污染,产生有害物质,不宜再使用。

自行采摘加工中药 一些人喜欢自行采摘、加工中药材,如采摘野生蒲公英、马齿苋等。但大多数人缺乏专业知识,可能无法准确辨别药材品种,从而误采有毒植物。自行加工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如清洗不彻底、晾晒不充分,也容易导致药材受到污染,食用后引起中毒。

盲目相信偏方 网上流传的各种偏方往往缺乏科学证据,中药的剂量、配伍等可能不合理,不仅无法达到治疗效果,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不可盲目相信偏方,更不可自行使用。

(作者单位: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