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用退热药
当孩子腋窝温度高于38.2℃,或者还没有到38.2℃,但精神状态明显不好,比如烦躁、睡觉不踏实、精神萎靡等,应考虑使用退热药。
腋窝温度38.2℃只是一个通用的参考数值,不是绝对的用药标准。孩子的体温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是否给孩子使用退热药,需结合孩子发热时的具体状态而定。
退热药的选择
对于儿童,常用的退热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儿童用对乙酰氨基酚大多为液体制剂,方便根据孩子不同体重量取需要的用量。该药退热作用温和,不良反应轻微,适用于2月龄以上的孩子。
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每公斤体重每次10~15毫克,用药间隔4~6小时,每24小时不超过4次,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对乙酰氨基酚可增加蚕豆病患儿发生溶血的风险,使用时需谨慎。
儿童用布洛芬多是液体制剂和栓剂。与对乙酰氨基酚相比,该药退热效果稍强。6月龄以下的婴儿肾功能尚不完善,使用布洛芬出现肾毒性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建议6月龄以上的孩子才使用布洛芬。如果之前使用过对乙酰氨基酚,效果不显著,可以考虑改用布洛芬。
口服布洛芬,每公斤体重每次5~10毫克,用药间隔6~8小时,每24小时不超过4次,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饭后服用可以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栓剂用量一般根据年龄调整,每个厂家药物规格有所不同,家长可以根据说明书要求使用或咨询医师、药师,同样需要注意两次用药的间隔时间。另外,布洛芬可能会增加哮喘发生和水痘患者链球菌感染风险,使用时需注意。
使用时的注意要点
用药的计量单位是毫克,不是毫升。很多儿童用的退热药物都是液体制剂,使用时需留意药品说明书,或者药盒上的“规格”一栏,注意换算实际用药量。比如,有的布洛芬药品说明书上写着“100毫升∶2克”,说明每毫升药里含布洛芬20毫克。首先需确定孩子的用药剂量是多少毫克,再对应不同的药品规格,换算成口服毫升量。用药剂量需根据孩子的体重来计算。
一般药品说明书上有建议服用剂量。比如,布洛芬混悬液的建议剂量是每次4毫升。但说明书上并不是严格按照孩子的体重来推荐用药剂量,如果孩子体重相对较大,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使用,可能药量偏小,效果相对较差。以布洛芬混悬液为例,规格是100毫升含布洛芬2克,也就是每毫升含布洛芬20毫克。如果孩子体重是10千克,按照布洛芬单次最大安全剂量每公斤体重10毫克来计算,每次最多可以服用100毫克,换算成服用体积是每次5毫升,而说明书里建议服用量是4毫升。因此,家长可根据孩子的体重来计算服药量。同时,一定要使用药物附带的测量工具,家用的调羹和量勺常常不够精确。如果不确定自己计算的用量是否准确,建议先咨询医师、药师。
混悬液剂型的有效成分容易沉淀在瓶子底部,出现上半部分药量不足的问题。所以,从药瓶里倒出液体前,最好轻轻摇一摇,保证药物均匀分散。轻轻摇匀即可,一定不要用力太猛,这样容易产生气泡,影响剂量测量的准确性。
(摘编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家庭用药手册:儿童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