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睿康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之后,气温回升较快,雨水增多,春雷始鸣。此时,自然界阳气渐升,阴气渐退,万物生长。
古人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桃萼绽破春寒,黄鹂婉转啼鸣,雄鹰归隐匿迹,布谷愈渐欢腾,这三候生动描绘了惊蛰时节自然界的变化。在中医理论中,惊蛰之后,人体的阳气进一步升发,肝气逐渐旺盛,气血运行更加活跃,此时也是调养身体,尤其是养护肝脏、调畅气机的重要时节。
祭虎驱邪祈平安吃梨蒙鼓迎春来
惊蛰作为春季的重要节气,各地在此时节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这些习俗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祭白虎 在广东一带,惊蛰有祭白虎的习俗。人们认为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祭白虎可以避免一年中的口舌之争。祭拜时,人们会用纸制作白虎像,并用猪血涂抹其口,寓意“封住虎口”,避免是非。
打小人 在香港,人们通过拍打纸人来驱赶霉运,祈求今后平安顺利。这一习俗源于古代驱邪避灾的传统。
吃梨 在北方,惊蛰有吃梨的习俗。梨性微寒且甘润,能生津清热、润肺止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感冒,此时吃梨也是顺应春季护肝气、养脾气、润肺燥的养生需求。此外,“梨”与“离”谐音,寓意远离疾病和灾祸。
蒙鼓皮 古人认为,在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要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用春雷来唤醒万物。《周礼》中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蒙鼓皮的习俗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疏肝健脾调情志早睡早起多运动
惊蛰时节,自然界阳气升发,人体也进入了一个新的生理周期。中医认为,此时是调养身体、预防疾病的关键时期。人们可以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四个方面调理身体。
饮食 惊蛰之后,天气逐渐转暖,但余寒未清,在饮食上宜多吃些温热的食物以壮阳御寒,如韭菜、洋葱、大蒜、生姜、葱等,这些食物性甘、味辛,不仅可以祛风散寒,还能帮助提高免疫力。同时,人们还应遵循春日宜少酸增甘、养肝护脾、滋阴润燥的养生原则。一方面,饮食以清淡、新鲜为宜,可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性温味甘的食物来健脾益气,如山药、糯米、黑米、燕麦等,并配合饮用玫瑰花茶、菊花茶等疏肝理气。另一方面,多食银耳、蜂蜜这类养阴润肺的食物,避免春季气候干燥,燥邪犯肺。此外,应避免食用过于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肝火。
起居 在春季,人体容易感到疲倦,出现“春困”现象。中医认为,惊蛰时节应早睡早起,保持作息规律,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中午可以适当休息15~30分钟,以缓解疲劳。此外,冬春换季之时,早晚温差较大,应注意“春捂”保暖,不要过早换掉棉衣,避免受凉 感冒。
运动 春回大地,阳气升发,正是运动养生的好时机。此时,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气血运行更加活跃,适量的运动不仅有助于增强体质,还能疏肝理气、调节情绪。运动应以舒缓、柔和为主,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剧烈运动或突然加大运动量,以免耗伤阳气,引起身体不适。我们可适当进行散步、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瑜伽、慢跑这类强度较小的全身有氧运动,配合深呼吸,以微微出汗为宜,既能放松身心,又能促进血液循环与气息调理。运动场地可以选择空气清新的公园或绿地。每天保证30分钟左右的运动时间,长期坚持,形成习惯。
情志 惊蛰之后,肝气旺盛,容易引起情绪波动,人们在这个时节容易动怒,精神调养应从肝入手。我们既要避免暴怒,也要防止出现抑郁情绪,保持平和向上的心态,以免引起肝火上行,导致眩晕、中风等疾病的发生;多与亲友交流,分享日常生活,缓解精神压力;培养兴趣爱好,如读书、绘画、听音乐等。
中医保健调身体推拿艾灸代茶饮
惊蛰时节,百草回芽,百病易发,人们应根据自身体质进行养生调理。养性摄神,气血平和。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宜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全身气血如同春日节气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中医传统保健方法对身体状态进行调理。
掌摩关元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0厘米左右。我们可以将手掌心贴在关元穴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做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每次按摩时间应不少于5分钟,以关元穴局部有温热感,并持续向腹内渗透为度。掌摩关元具有补益元气的作用。
掐按大敦 大敦穴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靠二脚趾一侧,甲根边缘外侧约两毫米处,这里是足厥阴肝经的起始处。我们用左手拇指掐按右脚大敦穴,右手拇指掐按左脚大敦穴,稍稍用力,每侧掐按2~3分钟。惊蛰之后,常按大敦穴,可以调理肝肾、醒神开窍,使人头目清利、肝气条达。
掐揉行间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的趾缝上,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我们用左手掐揉右脚行间穴,右手掐揉左脚行间穴,用力掐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侧掐揉2~3分钟,可以清肝泻火、疏肝理气,缓解肝气郁结引起的各种症状。
斜擦两肋 以双手大鱼际沿身体两侧胁肋部自上斜行向前下方反复摩擦,每次1~2分钟,每日一次,以局部皮肤微热为度。两侧胁肋部为足厥阴肝经循行处,经常在此部位施以擦法有疏肝理气的作用。
艾灸 艾灸是通过燃烧的艾绒对局部皮肤和穴位产生良性刺激,具有温通经络、升阳举陷、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我们可以选择神阙、气海、太冲、中脘、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每穴每日艾灸15~25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为度。
代茶饮 惊蛰时节的代茶饮应以疏肝理气、滋阴润燥为主,可以帮助缓解春季常见的身体不适。以干姜6克、大枣2枚、炙甘草6克煮水或泡水喝,可以温胃散寒、健脾和中;以枸杞子10克、菊花5克、玫瑰花5克泡水喝,可以滋养肝肾、明目开窍;以金银花5克、薄荷叶3克、胖大海5克泡水喝,可以疏风散热,缓解咽喉干痛。
此外,惊蛰之后,人们容易患感冒、咽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故应注意保暖,多喝温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与卫生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外出时可根据身体状况佩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