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药奶茶、中药咖啡、中药冰淇淋、中药面包等之后,今年中秋节,许多中药企业、中医医院和多地中医药大学都推出了中药月饼,也毫无意外地受到公众的欢迎。
中药真的可加万物吗?这到底是真的出于养生的考虑还是一种营销噱头?
□ 本报实习记者 常锐博
中药跨界层出不穷
中药月饼即馅料中含有中药材的月饼。中秋节前几日,记者发现中药月饼正悄然在网络上走红。相关报道称,同仁堂知嘛健康、北中博济和云南白药等多个品牌都推出了中药月饼。
9月10日,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致电北京同仁堂知嘛健康零号店。店员向记者介绍,门店正在热销一款名为“五方月圆同满愿”的中药月饼礼盒,这款月饼礼盒于8月19日上市,内含五仁枸杞人参、玫瑰西洋参当归、椰香百合山药、南瓜蛋黄党参黄芪、青提茉莉铁皮石斛、五黑陈皮咖啡6种口味,共9枚月饼,售价318元。当问及该月饼礼盒的销售情况时,店员表示,每天销量不等,最近几天门店日销售量能达到100盒左右。
不仅是同仁堂知嘛健康,记者查询发现,上海市中医医院、南通市中医医院、滕州市中医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等均推出了中药月饼。据悉,南通市中医医院在售的中药月饼一天生产120盒,在中秋节前供不应求。
中药月饼,不过是“中药加万物”跨界组合的一种体现。事实上,近两年来,在社交平台和购物软件上,有各式各样的“中药+”产品。奶茶、咖啡、冰淇淋、面包、饼干、糕点……纷纷和中药跨界组合,爆火出圈,热度不断。
中药饮品可以说是此类产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一家主打“药食同源节气养生”的中药茶饮店,店里陈列着各式中医药文创和中药代茶饮,每种茶包中的药材都被装进透明亚克力盒中进行展示,旁边放着茶饮功效的介绍卡片,饮品制作台则与普通的奶茶店无异。店员介绍,这里的中药特色饮品包括草本小甜汤、草本手作茶,还有预包装的零售代茶饮。食材来源都是药食两用的药材,配方则是根据古籍记载,具有“轻养生”功效。如一款桔红枇杷罗汉饮,适合喉咙干涩的人群长期饮用。记者看到,前来光顾这家店的顾客络绎不绝。
年轻一代养生意识觉醒
“我在社交媒体上刷到过中药奶茶、中药咖啡、中药面包之类,有想尝试的意愿。”25岁的上班族小张说,“平时我经常熬夜,饮食作息不规律,这类饮食里面加了中药,我觉得能改善身体状况。即使价格略高,也愿意买单。”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跟小张一样抱有在吃喝过程中同时养生想法的消费者还不少。“平时经常喝中药代茶饮,我觉得有效果。”中医养生爱好者小方说,“喝奶茶就是为了偶尔解馋嘛,和普通茶饮相比,我更愿意喝添加了中药的茶饮。”
“‘中药加万物’的热度之所以持续上升,是由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已经深入人心,大众对于健康的关注度逐年上升,对于养生保健知识和手段的需求不断增长,且保健养生消费逐渐出现年轻化趋势。”北京中医药大学徐雅教授说。
新华网联合汤臣倍健、京东健康发布的《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21年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费超过1000元用于健康养生,其中18至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比高达83.7%。这一数据表明,养生需求正从“银发一族”逐渐向“年轻一代”扩散,“赛博朋克式”养生正在成为潮流。
年轻人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和养生消费需求的增长,催生了“中药加万物”的新商业业态。从中药房版酸梅汤出圈,到消费者购买何首乌、侧柏叶、当归、生姜等中药材自制洗发水,可以看出,年轻人的养生诉求越来越多元化、细分化,“中药+”产品的融合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深入。
不过,也有部分消费者对“中药加万物”持怀疑态度。小李是“青年养生大军”中的一员,“我经常购买维生素、保健食品之类的产品,也会按照网上教程,购买一些中药材煮水或者泡茶喝。”小李说道,“‘中药加万物’的相关产品我看到过,我不知道把中药加到奶茶、咖啡和面包里还有没有养生的功效,只是尝个鲜。”
能否“真养生”有待商榷
“‘中药加万物’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抓住了人们对大健康的需求。但整体看,中药奶茶、中药冰淇淋、中药面包和中药月饼等产品‘概念炒作’的嫌疑比较大。”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从中医药的角度来说,中药大多是一人一方,因此,这类产品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实际的功效小于宣传。
徐雅也表示,中药月饼、中药茶饮等使用的中药剂量偏小,其效果很难与医院开具的处方相比。此外,中药也需要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使用。因此,如果在患病的情况下,不能期冀用此来代替药物治疗。
记者发现,目前市场上在售的中药餐饮大部分主打药食同源的概念。事实上,我国对添加到餐饮中的中药品种有明确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2002年2月,原卫生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确定丁香等87种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此后,国家卫生健康部门又陆续发布新增的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以下简称食药物质)目录,截至今年9月底,该目录已纳入106种物质,如山药、山楂、乌梅、百合等。
但记者实际走访发现,市场上部分在售的中药餐饮品类,存在所添加中药未收录在食药物质目录内的现象。如某种中药茶饮中含有枇杷叶,但在目前公布的食药物质目录中,枇杷叶未在其中。
朱丹蓬提醒,加入食品中的中药必须包含在食药物质目录里,否则就是违法违规添加。生产这类产品的企业必须遵守国家规定,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