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妆品个性化服务是一种新兴趋势,它将科技、个性化和美妆产业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美妆产品。然而,由于其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因素,目前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国外品牌个性化服务起步较早
从全球范围来看,化妆品个性化服务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一趋势的出现得益于消费者对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技术革新。此外,随着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性和环保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化妆品个性化服务市场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目前,日本、韩国和法国等多个国家均有较为知名的品牌提供化妆品个性化服务。
早在1989年,日本POLA的APEX就开始了化妆品个性化服务研究,至今已有2000多万条皮肤数据。数据收集充分考虑了季节、地域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消费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皮肤规划,实现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更新计划的循环,根据当前皮肤状态,从7个种类36种选择中推荐适合消费者的护肤组合,并通过专用的平板电脑对未来一年进行4次皮肤评分预测。
韩国爱茉莉太平洋的化妆品个性化服务不只是护肤品,其将护肤产品和护肤仪器联系起来,多条路径共同发展个性化服务。其中,Custom Me作为针对敏感性皮肤的个性化护肤品牌,通过用户问卷和上传照片等方式进行皮肤分析,在多种护肤组合中推荐适合消费者使用的个性化产品。除了化妆品外,爱茉莉太平洋还将个性化服务发展至个性化仪器,Cosmechip就是根据皮肤问题,实时制造化妆水的个性化定制仪器,消费者可以根据皮肤状态选择合适的功效成分芯片放入仪器中,只需要少量的水就可以现场调制特定化妆水。
欧莱雅在化妆品个性化服务中也分别推出了产品和仪器两种方式,旗下个性化服务品牌修丽可的CUSTOMD.O.S.E已经在上海落地,根据消费者面部皮肤状态,在8种不同预制配方中匹配出最合适的一款进行现场制备,从而实现化妆品的个性化定制。除此之外,欧莱雅还研发了智能化妆品个性化定制仪器Perso,可以根据皮肤状态,从仪器替换芯中搭配出适合当下的口红、粉底和护肤品,且外形制作为水杯大小,增加了仪器的便携性和实用性。
在国内市场方面,化妆品个性化服务市场同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数据量和技术上逐渐赶超国外品牌。
国内的化妆品个性化服务较国外起步晚,与国外化妆品个性化服务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肌肤表征数据库不完善,数据收集范围不广泛,数据涵盖的肤质影响因素较少,即使数据量足够大,也无法涵盖较长的时间线;国外的个性化服务产品往往会搭配便携或适合家用的仪器,国内的化妆品个性化服务仍需在特定场所进行肤质测定等,使用场景较局限。未来伴随化妆品个性化服务的发展,可以开发更加便携的仪器,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但搭配仪器使用的护肤品往往会增加使用风险,因此未来在开发此类个性化服务产品的同时,还要兼顾质量安全和个性化需求。
韩国颁布多项相关法规
欧盟和日本没有特别制定法规,允许企业在符合标签和技术要求的情况下,提供化妆品个性化服务。
韩国在2016年颁布了定制化妆品相关法规并在后续进行了多次修订(详见表)。韩国的《化妆品法》对定制化妆品的定义进行了明确:在制造或进口的化妆品内容物中添加其他化妆品的内容物或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规定的原料而混合的化妆品,也包括将制造或进口的化妆品内容物分装的化妆品。定制化妆品分为定制型和分装型。
韩国《定制化妆品销售指南》对定制化妆品内容物及原料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细化,要求定制化妆品销售场所应配备具有定制化妆品配方师资格的人员进行相应产品的调配或分装,定制型化妆品使用的原料种类应符合定制化妆品的原料范围。在规范化管理方面,将定制化妆品销售业作为一项独立的营业类型进行管理,并要求定制化妆品销售业向所在地的食品药品安全厅申报营业、变更和注销情况。在经营场所卫生方面,要求定期检查工作台的卫生情况,并进行环境监测、微生物抽检,工作人员卫生监测等。为保障消费者知情权,规范定制化妆品标签记载内容。
《定制化妆品的质量安全及卖场卫生指导方针》进一步明确了分装型定制化妆品内容物质量安全管理,要求内容物和原料符合《化妆品法》第8条的要求,对分装用的内容物状态、质量检测、使用期限进行定期检查,还对分装容器是否可以重复利用制定了判定标准。
三方协力共促发展
2022年11月10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了《关于开展化妆品个性化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2023年7月,上海市药监局印发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化妆品现场个性化服务管理细则(试行)》,开始了我国化妆品个性化服务的初步探索。
我国化妆品个性化服务相关要求相较于韩国定制化妆品的相关规定存在明显区别:韩国定制化妆品可以在原有化妆品的基础上与其他产品或原料进行混合,要求混合后的剂型、产品名称等不可改变,但是从我国现有法规体系来看,这种情况属于新的产品;我国的化妆品个性化服务是对已备案的产品开展的个性化定制,在充分保证产品安全性和功效性的前提下,为消费者调配个性化产品。
目前,国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妆品的企业还存在技术水平相对不足、品牌影响力较弱和市场份额较小等问题。因此,国内化妆品企业需要加大创新力度,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企业在提供化妆品个性化服务时,应严格遵守生产规范,执行记录管理制度等。同时,企业应当提高生产流程透明度。个性化产品的生产不同于目前已有的产品生产,市场监管难度大,生产条件苛刻,成本高昂,企业需要从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过程及环境等方面进行展示,增强消费者信心,并加强产品出售后的回访,建立健全售后跟踪制度。
从监管层面来看,化妆品个性化服务行为受到场地和环境的制约,不如普通工厂可以适应各种生产条件,因此应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根据消费者使用体验反馈,进行针对性监管。这样既可减轻企业的生产负担,又可提高监管效率。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和引导,对生产条件和安全性不能得到保证的企业严格处理,对存在误导及虚假的宣传严厉打击,规范化妆品个性化服务市场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守牢安全性和功效性“底线”,提高专业化、规范化程度。
消费者对化妆品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在体验这种新型消费模式时,应注意识别“伪定制”化妆品,切忌盲从、迷信一些打着“私人定制”幌子的“三无”化妆品。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选择正规化妆品企业生产的化妆品,并可以通过国家药监局网站核对产品相关信息。
从发展前景来看,化妆品个性化服务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升,化妆品个性化服务市场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将为个性化定制化妆品的生产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如3D打印技术、生物科技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将使个性化服务化妆品的生产更加高效、环保和安全。此外,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化妆品个性化服务市场将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这将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摘编自:王贺聪,黄典超,于晨露,朱钰鑫,孙洋.国内外化妆品个性化服务市场、管理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J].日用化学品科学,2024,47(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