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数”赋能 以“智”提质

——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深耕高壁垒领域抢占新赛道纪实

2024-10-15   04●大数据下的智慧监管专刊   中国医药报  

图为成大生物(本溪)有限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细胞培养室的细胞工厂一角。 成大生物供图

□ 叶阳欢

机械手臂繁忙作业、疫苗灌装全程机器自动操作、生产数据被实时记录在大屏上……辽宁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大生物)引入 MES 系统(生产制造执行系统)、SCADA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等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系统,为疫苗生产装上了“智慧大脑”,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基础上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辽宁省聚焦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战略目标。我们深刻认识到疫苗企业信息化的重大意义,将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新形势下行业管理、社会管理的具体要求,正积极加以推进落实。”成大生物董事长李宁介绍,成大生物通过全面引进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以“数智化”变革助推提质增效,赋能新质生产力,力求让小疫苗铸就百姓的大健康屏障。

打通信息链条 筑牢安全屏障

在成大生物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车间,先进的软硬件设施、高效的网络架构以及全方位的安全保障系统构筑了生产线畅通互联的基础支撑,整个生产过程全面实现数字化、可视化管理。控制室大屏如同生产线的“智慧之眼”,实时展示着每台设备的精细参数与运行状态。操作员登录 MES系统,就能轻松下达生产指令,既规范了生产流程,也有效提高了无菌保障能力,为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筑起了坚实的防线。具备故障报警及停机控制功能的SCADA系统则如同车间的“安全卫士”,一旦数据出现异常,就会立即触发报警机制,操作员可及时联动车间现场岗位人员对异常情况进行精准定位与高效处理,确保生产线的连续稳定运行。

“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公司的疫苗生产线依托科技进步不断实现提档升级。”成大生物总经理毛昱介绍,成大生物于2020年初启动信息化项目建设。经过两年的精心筹备,2022年7月1日,包括MES系统 与LIMS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内的关键信息化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这些系统的上线运行不仅实现了生产、检验全过程数据的实时、准确记录,更通过电子化管理覆盖了物料流转、生产管理、批次管理、质量控制、放行管理等疫苗生产和检验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在高效推进自身信息化系统合规性建设的同时,成大生物积极响应辽宁省药监局智慧监管工作,配合完成疫苗监管数字化、信息化体系的建立。2022年10月1日,成大生物MES系统与LIMS系统和辽宁省药监局药品生产智慧监管系统顺利实现对接,将物料出入库、工艺参数、物料使用、质量检验、质量事件、批签发申报、产品发运及召回等信息上传至辽宁省药监局药品生产智慧监管系统。

“与辽宁省药监局药品生产智慧监管系统的对接,拓展了疫苗生产监管的深度和广度。”成大生物副总经理杨俊伟表示,企业将生产全链条关键参数经由系统对接途径呈现给监管部门,实现了疫苗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实时监控,最大程度地保障产品质量及民生安全。

推进智能制造 助力提质增效

在成大生物(本溪)有限公司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细胞培养室,无菌机器人依据设定好的参数,经过夹持、振荡和翻转等一系列动作,再通过自动化设备操作便可实现疫苗用细胞及病毒的繁殖,展现了科技手段在疫苗生产中的关键作用。

“这是此类机器人在中国生物技术疫苗生产中的首次应用。”成大生物(本溪)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部长田军介绍,在高温细胞培养室的环境条件下,使用机器人可以显著降低污染风险,减轻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智能化控制提升了下游纯化技术的先进性,使得产品杂质的含量均远低于法定标准,在保证产品安全性的同时确保了操作的批间一致性。

在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疫苗生产车间,不停运转的传送履带之上,机械手臂上下飞舞,清洗、轧盖、灯检、包装各区域环环相扣。生产线利用智能制造先进技术,将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疫苗生产过程的流程自动化、条件控制智能化,同时采用在线自动清洗、灭菌设备,并通过自动灌装生产线实现在线称量,以实现核心生产区少人操作。自动化灯检机利用高速摄像机代替人眼,将不合格产品逐一精确挑出。在整个过程中,每一支疫苗都有专属的电子监管码,依托全过程信息化可追溯系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疫苗的来处和去向。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以智能化改造为手段,持续推动产业焕新,成大生物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产业升级”之路。目前,公司新建的狂苗三车间实现了关键生产设备的换代升级,使生产控制参数有更高的精确度与可捕获性,并推动了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化,从局部应用信息化、业务信息化最终达到管理信息化。公司正在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并参照欧盟法规设计、建设的新乙脑原液生产车间,采用的智能生产控制系统在生产过程中有效避免外源污染,可精确维持细胞和病毒生长的最佳环境,实现了连续收获产品的批间差异最小化,使公司独家生产的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具有更优品质并确保了产品稳定性。此外,斥资约1亿元新建的疫苗注射剂车间,严格遵循WHO以及欧盟标准设计,灌装线采用在线CIP/SIP系统(在线清洗/在线无菌系统),避免无菌灌注系统灭菌后转移、安装带来的污染风险。

作为成大生物转型升级的关键策略,智能化升级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在产品质量控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线检测技术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增强了质量控制的精准度和响应速度,有效降低了产品不良率,确保了公司生产的每一批产品均通过质量检验并获得批签发合格证书。自2008年以来,成大生物在国内人用狂犬病疫苗市场的占有率连续16年保持领先。在全球范围内,成大生物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销售,累计安全使用超过4.5亿剂次,使用人群超过1亿人,且全程规范处置未见免疫失败病例报告,努力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深化科研创新 加速成果转化

在成大生物多联多价疫苗技术平台实验室,研究人员熟练地用实验小鼠,对其疫苗免疫后采到的血清进行Elisa试验,测定IgG抗体滴度并计算阳转率,精准评估多联多价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这一过程汇聚了大量严谨细致的实验与翔实可靠的数据,是疫苗研发过程中最艰辛也是最有价值的工作内容。

创新驱动,构筑优势。成大生物始终将产品和技术的创新研发作为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公司打造了一支由200余名专业研发人员组成的自主研发团队,他们拥有丰富的疫苗研发及产业化经验,是推动生物医药科研与创新的重要力量。成大生物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全年研发支出为4.19亿元,同比增长38.06%,占营业收入的 23.91%,较上年增加7.21个百分点,为自主研发创新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和资金保证。

搭建平台,打造高地。成大生物在北京和沈阳设有两处研发中心,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四大技术平台。细菌疫苗技术平台融合了细菌多糖结合与OMV技术;病毒疫苗技术平台依托VLP等核心技术;多联多价疫苗技术平台致力于培育公司创新联合疫苗的系列产品;重组蛋白疫苗技术平台正在研发B群流脑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等品种。

成大生物对于技术的勇攀高峰,对于提升产品质量的不断追求,结出了累累硕果:获得省部级等各级奖励10余项,获批国家及省市级项目30余项,拥有专利140余项,多次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有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四价/三价流感疫苗、15价HPV疫苗、13价和20价肺炎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B群流脑疫苗、多价手足口疫苗、狂犬病单抗等十余个在研产品。

“面对生命,只有责任。成大生物今日的辉煌,来源于一个振兴民族工业的梦想,一份突破行业现状、追求卓越的创业激情!”李宁表示,公司将继续锚定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坚持以创新为驱动,以产品为主导,落实以专业化为保障、效率致胜的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严控产品质量,继续完善社会责任管理,不断研制创新产品,践行国家创新及高质量发展战略,为中国生物制品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