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当归生产加工技艺包括留种采籽、育苗播种、药苗贮藏、栽植采挖、晾晒整理等多个环节。2017年,岷县当归生产加工技艺入选第四批甘肃省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岷县当归加工技艺传承人於军强是岷县的“电商达人”,被不少人亲切地称为“当归哥”。2009年,他将当归种植和生产加工技艺与互联网相结合,建立岷县当归加工技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开设网店,带动岷县当归及附属中药材销售,走出了“非遗+文创+扶贫+电商”的发展新路子。
於军强介绍,采挖的新鲜当归经过水洗、浸润、蒸制、压扁、开片、晾晒等一系列传统加工技艺,才能更加道地,成为人们平时在药店或超市见到的模样。岷县药农们熟练掌握了这些传统加工技艺,并不断演进、改良。
“我希望能够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提高当归加工的利用率和品质,更好地保护‘家乡名片’。”於军强说,他会在利用网络宣传家乡当归的同时,努力对当归加工技艺进行创新突破,将岷县当归发扬光大。
建设当归产业高地
凌晨5点,一车车药材从四面八方运来,络绎不绝的药农、客商在位于岷县的中国当归城开始交易。从晨曦到黄昏,我国80%的当归交易在这里进行。岷县不仅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更是承载着当归历史、文化的独特场所。
近年来,岷县加快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种子种苗集约化生产基地建设,先后与甘肃省药监局、省农业科学院、甘肃中医药大学等签订中药产业发展合作协议,努力维护好“岷归”等道地中药材的优良品质。
2023年6月,甘肃省药监局被国家药监局确定为中药材GAP监督实施示范建设任务的承担单位之一。该局紧抓政策机遇,实施以“培育品种、提升品质、发展产品、树立品牌”为主要内容的“药头品尾”工程;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甘肃省中药材GAP基地建设指南》《甘肃省〈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基地符合性检查管理规程(试行)》,并开展相关指导培训。截至目前,甘肃省已有12家企业的共8万余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通过GAP符合性检查。同时,甘肃省大力发展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打造“龙头企业+产地加工车间+合作社+种植基地”产业发展链条,遴选公布55家产地加工龙头企业,全力打造甘肃省中药材优质品牌。
一株株晒干的当归进入加工通道,变身为一包包当归切片,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甘肃九州天润中药产业有限公司出现。企业副总经理赵亮表示,他们建设中药检测实验室、冷链仓储物流基地等,提升了岷县中药行业服务产业能力,填补了岷县中药材种植加工追溯体系空白。
无论是新药农、研究者,还是企业家、管理者,都在不断探寻当归产业发展壮大的新路径。目前,岷县当归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年产量约7万吨,形成了以中成药、中药饮片为主,中药提取物、养生茶、药膳汤料等延伸产品为补充的当归产业良性发展格局,岷县农村更加有看头、农民更加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