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护“第二大脑”,这些“肠”识要知道

2024-08-31   04●健康中国   中国医药报  

□ 陈婵娟

肠道,这个在体内蜿蜒曲折的器官,不仅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场所,更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大脑”。那么,我们该如何守护好这个“第二大脑”呢?

肠道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将人体摄入的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同时排出废物和毒素。此外,肠道内还栖息着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了肠道菌群,对维持肠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拥有健康肠道的人具有以下特点:食欲良好,排便规律且畅通,无腹痛、腹胀等不适。反之,如果我们出现食欲不振、便秘、腹泻、腹痛等症状,可能是肠道健康出了问题。

常见肠道疾病

常见的肠道疾病主要有以下4种,不同肠道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不相同。

肠道炎症

肠道炎症主要是肠道黏膜的炎症和损伤,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感染、免疫反应、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

肠道炎症的症状多种多样,具体取决于炎症的严重程度和部位。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通常是持续性的,有时伴有阵发性加剧,尤其是在排便或进食后;腹泻,可能是水样便或含有黏液、血液的便;便秘;体重下降,多由肠道吸收功能受损所致;全身不适,包括疲劳、发热、食欲差等。

肠道炎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常见的药物有抗炎药、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同时,患者还要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增加富含益生菌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此外,腹泻可能导致脱水,引起电解质紊乱,因此出现腹泻时需要适当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肠道梗阻

肠道梗阻也被称为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且不能顺利通过肠道的病理状况,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肠梗阻的症状主要包括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以及其他全身症状。其中,腹痛和呕吐出现较早,而腹胀出现较晚,且与梗阻部位有关。在完全性肠梗阻时,患者通常停止排便排气。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脱水、感染,甚至休克等症状。

肠梗阻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需要尽早诊断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是使用胃肠减压管解除梗阻近端肠袢内的积液和气体,同时配合使用抑酸药和抑制消化液分泌的药物,必要时可加用抗感染药物等。手术治疗则是根据梗阻的类型和原因进行的,包括解除梗阻原因、切除坏死肠段、造瘘等治疗。

肠道息肉

肠道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称为息肉。肠道息肉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家族遗传、饮食习惯、感染、年龄、粪便异物刺激等。

肠道息肉的症状与息肉生长的部位、大小、数量有关。常见的症状包括腹部隐痛、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如大便次数增多、腹泻等)、恶心呕吐等。

肠道息肉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息肉的性质、大小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对于炎症性息肉,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以及口服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于腺瘤性息肉或体积较大的息肉,可能需要通过肠镜或腹腔镜切除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肠癌

肠癌是一种严重的肠道疾病,症状包括体重减轻、疲劳无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肠内感觉异常、便血等。这些症状可能因人而异,一旦出现,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就医。

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辅助化学治疗以及综合治疗。手术是治疗肠癌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早期和中期的肠癌患者。辅助化学治疗则常用于手术后,以杀灭可能残留的癌细胞。对于晚期肠癌患者,综合治疗如放疗、靶向治疗等可能更为适用。

五类人群更易患肠道疾病

肠道疾病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以下5类人群更易患肠道疾病。

老年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免疫力减弱,肠道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更容易出现肠道菌群失调、便秘等问题。

儿童 儿童的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抵抗力较弱。饮食不均衡或卫生条件较差容易导致肠道感染、消化不良等问题。

孕妇 孕妇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同时子宫的增大也会对肠道造成一定的压迫,容易出现便秘、消化不良等问题。

生活作息不规律的人 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增加患肠道疾病的风险。

有家族史的人 某些肠道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成员患肠道息肉、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等疾病的人,其患肠道疾病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疾病预防有方法

预防肠道疾病应从改变生活习惯做起。

均衡饮食 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谷类等,这些食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同时,减少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对肠道造成损伤。

适当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建议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规律作息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同时,生活中应注意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肠道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治疗肠道问题。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延伸阅读

三个有助于肠道健康的穴位

中医按摩历史悠久,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穴位按摩的方法来调理肠道健康。

天枢穴 天枢穴位于腹部前正中线旁开2寸、横平脐中,属足阳明胃经。按摩天枢穴有助于通肠道、缓解便秘。按摩时,可以用指腹或掌根在天枢穴上进行适度揉压,每次5~10分钟,每天1~2次。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肚脐直下3寸的前正中线上,属任脉。按摩关元穴可以温养阳气,改善胃肠功能。按摩时,可以用指腹在关元穴上进行旋转揉压,力度适中,每次5~10分钟,每天1~2次。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方,外膝眼下3寸。按摩足三里穴具有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和新陈代谢等功效。按摩时,可以用拇指或食指在足三里穴上进行按压,每次按压5~10秒,然后松开,可重复数次。

除了按摩以上穴位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手法调理肠道健康。如用掌面或指面在腹部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环形摩擦,以促进肠道蠕动;还可以用掌或指在特定部位(比如,天枢穴)进行快速往返直线摩擦,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