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监局成立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欧莱雅因直发剂产品疑含致癌物被肯尼亚参议院调查……近期,化妆品领域的这些动态值得关注。
政策法规
1.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化妆品安全评估资料提交指南》《化妆品风险物质识别与评估技术指导原则》《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方法应用技术指南》《交叉参照(Read-across)方法应用技术指南》《化妆品原料数据使用指南》5项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文件,推进化妆品安全评估制度有序实施。在上述5项技术文件发布同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还发布了《国际权威化妆品安全评估数据索引》《已上市产品原料使用信息》两份信息服务文件。
2. 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决定成立化妆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委员会由164名委员组成,秘书处设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委员会设职务委员,由国家药监局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相关负责人组成。委员会名单显示,委员主要来自监管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检验机构、医(学)院、协会等领域。
监管动态
1. 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发布《2023年知识产权执法十大典型案件》,其中包括江苏省东台市市场监管局查处刘某等人非法制售假冒化妆品案。经查,2022年6月以来,涉案嫌疑人招聘工人非法生产假冒化妆品,并将化妆品自行分装,再将成品销售给下线,通过代购、直播等方式以接近正品的价格销售给消费者,涉案货值高达1.03亿元。东台市市场监管局和公安机关联合行动,成功捣毁其生产及销售窝点,并打掉1个跨5省8市的化妆品非法制售网络,抓捕犯罪嫌疑人17名。
2.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北京市2023年第五期化妆品质量安全公告》显示,2023年,北京市药监局组织对全市化妆品生产环节(含注册人、备案人、境内责任人)及互联网开展了监督抽检工作,共完成监督抽检1600批次,经检验,标示为西安市康春皮肤病疑难病综合研究所等企业生产的兆春牌痘必净精华液等4批次化妆品不符合规定,其中3批次不合格原因均为“检出禁用原料”。
3. 广东省药监局发布的《广东省药品安全巩固提升专项行动典型案例(第五批)》显示,根据前期联合摸排线索,2023年3月30日,广东省深圳市市、区两级药品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联合对犯罪团伙实施抓捕行动,在深圳龙岗、深圳福田、东莞清溪同时展开行动。在位于东莞的仓库查获进口品牌化妆品4000余盒,经权利方委托的代理人现场鉴别,上述化妆品为假冒注册商标产品。经调查,现场查获化妆品涉案货值金额约300万元,网店累计交易金额1.5亿元,公安机关抓捕犯罪嫌疑人18名。
4. 江苏省药监局于5月1日起正式启用化妆品生产监管系统,该系统主要从简化流程、智能监管、服务企业三方面提供智慧监管服务。系统内设全省化妆品生产企业库和产品库,监管人员可实现从计划检查到检查后跟踪整改、建立和维护企业监管档案的全流程电子监管等;系统内设“政企通”模块并提供数据上传功能,企业可在该模块学习化妆品相关法律知识、更新企业信息、上传整改报告等,便于监管部门及时掌握企业动态。
5. 全国首单化妆品安全责任险在浙江嘉兴市南湖区签订。化妆品安全责任保险由提供化妆品的美容单位向保险公司投保,为在美容单位使用化妆品过程中由于化妆品安全问题所导致的第三方人身损害提供专业风险保障。
产业观察
1. 近期,有7个新原料完成备案。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新原料备案信息平台显示,5月7日,山东济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乙酰基二肽-1完成备案;5月9日,福建片仔癀化妆品有限公司的金线莲提取物完成备案;5月10日,亚什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马来酸大豆油甘油酯/辛基十二醇酯完成备案;5月14日,陕西佰鸿合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RGD酰胺化透明质酸、苏州隽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杯芳烃8A-12C完成备案;5月17日,斯高特巴德(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的AMPS/HEMA交联聚合物、中林油科技有限公司的山桐子果/籽油完成备案。目前,上述7款新原料均暂未公开相关技术要求。
2. 肯尼亚参议院正对欧莱雅涉嫌销售“有害且不受监管”的美容产品展开调查。一位肯尼亚参议员表示,欧莱雅专为以非洲发质为代表的纹理发质而设计的Mizani系列的直发剂等美发产品中可能存在致癌物质,希望调查上述产品是否含有甲醛等致癌物质以及市场销售的合法性。肯尼亚参议院健康委员会将在60天内调查以上指控内容,并向众议院报告,以供后续审议。 (本报记者殷芝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