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民用药安全指导

2024-05-14   04●安全用药   中国医药报  

抗生素使用常见问题(上)

抗生素是一类由真菌、细菌以及其他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者其他活性的物质。抗生素为人类医疗事业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抗生素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出现很多问题。以下是几个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的常见误区。

抗生素就是消炎药吗

日常生活中,遇到感冒、发热、咳嗽、外伤等情况,很多人认为是“发炎”了,首先想到使用抗生素。这其实是将炎症和感染相混淆,将消炎药和抗生素混为一谈了。

炎症是指人体组织或器官对有害刺激或损伤产生的一种防御反应,机体的这种炎症反应机制可以促进组织损伤的修复,但过于激烈的炎症反应则可使组织坏死,造成功能障碍。引起炎症的原因有物理性的,如刀刺伤、烫伤或冻伤,也可以是化学性的,如酸碱导致的损伤;有过敏原导致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如花粉、食物或药物引起的过敏;还可以是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生物感染引起的炎症。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和其他炎症反应不一样,治疗方法也不同。

非感染性炎症的治疗需要使用抗炎药物,以抑制过于强烈的炎症反应。常用的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或者皮质激素类如可的松、泼尼松等。

而感染性炎症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原选用不同的抗感染药物,如果是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的药物,例如利巴韦林或者各种抗病毒口服液等;如果是细菌感染就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类等。

使用抗生素种类越多越好吗

许多人认为同时使用多种抗生素能更加彻底有效地杀灭细菌,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是能用一种抗生素解决问题就绝对不用两种。轻度和中度感染一般不主张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重度感染需要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再决定使用何种抗生素。

临床上联合使用抗生素是在有指征的情况下,应用两种(或以上)具有相加作用的抗生素,以达到增强疗效与缩短病程的目的。如果盲目联用,不仅不能增强疗效,还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此外,盲目联合用药还有可能导致耐药菌增多和二重感染风险的增加。

频繁更换抗生素好不好

有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后,短时间内感觉没有效果,马上就换用另一种抗生素,这样的做法也是错误的。

抗生素到达体内后发挥疗效需要一定的时间,频繁更换抗生素,不仅对治疗疾病没有帮助,反而会由于用药混乱,导致二重感染以及使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给人体造成伤害,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

如果某种抗生素在开始使用时疗效不佳,首先应考虑的问题是用药时间不足,除此以外,还有可能是给药途径不当、抗生素不能到达感染部位、患者身体状况不佳等原因。如果明确与上述因素有关,应根据情况在医师的指导下加以调整。(未完待续)

(摘编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柯俊主编的《中国居民用药安全指导(科普版)》)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