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①为研发计划项目启动会现场。

图②为研发计划项目总负责人万海同在启动会上发言。

图③为“脑心同治”理论创始人、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赵步长出席研发计划项目启动会。

图④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陈士林出席研发计划项目启动会。

图⑤为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步长制药总裁赵超在研发计划项目启动会上发言。

图⑥为内蒙古医科大学松林教授在研发计划项目启动会上发言。
2023年11月,“基于脑心同治理念的蒙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理论与评价系统研究”被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这是蒙医药学探索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案的一次开创性实践,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进入脑心同治时代
□ 叶阳欢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基于脑心同治理念的蒙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理论与评价系统研究”(以下简称研发计划项目)启动会在西安召开,这是继“基于脑心同治理念的益气活血类方治疗脑梗死/心肌梗死的病因病机与诊治方案的创新研究”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并于2023年6月顺利结题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取得的又一硕果,掀开了“脑心同治”理论携手蒙医药共同助推民族医药发展的新篇章。
“民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元素。”“脑心同治”理论创始人、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赵步长教授说。“脑心同治”理论提出30余年来,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始终心怀“国之大者”,牢记“责之重者”,在创新中传承,在发展中传承,充分发挥民族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大力开展脑心同治各类产学研一体化活动,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搭国家研发计划快车蒙医药发展正逢其时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约为3.3亿。
蒙医具有完备独特的理论体系,对心血管病的诊疗具有特色和优势疗法。早在18世纪,蒙医学经典《四部甘露》就记载了心刺痛的病因病机、治法、用药,后逐步形成“促运气血,镇心刺痛,调理白脉”诊疗思想。研发计划项目是基于蒙医学理论探索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案的一次开创性实践。
2018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等13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少数民族医药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30年,要在民族地区建立较为完善的少数民族医药健康服务网络,少数民族医药健康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得到完善,人才队伍稳步壮大;少数民族医药得到全面传承保护,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少数民族医药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少数民族医药标准化体系逐步健全,少数民族医药文化得到繁荣发展。
“该项目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大力发展蒙医药恰逢其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陈士林在主持研发计划项目启动会时表示,要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始终保持争先进位、攻坚克难的使命感,做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努力让蒙医药在防治心血管疾病中发挥出独特的优势和疗效,切实扛起推动民族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责任。
“蒙医药治疗冠心病等虽具有独特的理论与优势,然而许多临床应用多年的“成熟”蒙药的临床证据、干预时机、优势人群、药效物质、作用机制等并不十分确切。”研发计划项目总负责人、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万海同教授道出了项目的初衷。为破解这一难题,他带领团队找准症结、集智攻关,基于蒙医“冠心病认识-诊疗技术-特色用药”一体化理论与“脑心同治”理念,通过临床循证,研究蒙药对心血管病变时程-冠心病(心绞痛、心梗)心肌纤维化不同严重阶段干预效应,明确优势人群、环节、阶段等;阐明相关蒙药作用机制、药效物质基础;通过一体化评价体系和关键技术,凝练蒙医诊疗理论,构建冠心病全链条精准治疗方案,为明晰蒙医药干预时机、优势阶段、优势病证等提供关键疗效证据,加快蒙医药诊疗方案的形成。
研发计划项目主要分为四大课题,分别是“蒙药冠心舒通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纤维化临床循证研究”“蒙药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临床循证研究”“蒙药抗冠心病/心肌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蒙医药治疗冠心病诊疗理论提升与一体化评价技术研究方案及实施计划”。四个课题相辅相成,互为佐证,形成蒙医药理论和人用经验、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临床试验“三结合”的自成体系,开展深入整体的系统性联合研究。
启动会上,项目和课题负责人分别对实施方案进行了汇报。“项目的开展实施,有利于蒙医药与‘脑心同治’理论获得更多明确证据,对于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大意义。”冠心舒通胶囊发明人、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奥乌力吉教授说。
课题一负责人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特木其乐教授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作为民族医药从业者,有幸参与到这个项目,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推动民族医药的发展,使其在中医药这个大家庭里茁壮成长。”
“项目整体方案的落地实施,离不开各课题组之间的密切配合,离不开企业的强力支持,也离不开关心关爱民族医药事业有志之士的帮助。”课题四负责人内蒙古医科大学松林教授表示,四个课题组之间竭诚合作,一定会出色完成研究任务。
与“脑心同治”携手蒙医药理论发展更上层楼
“‘脑心同治’理论与蒙医药理论相互支持促进,可以充分发挥民族医药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中的重要作用;系统性地总结“脑心同治”的作用机理、临床疗效、安全使用要求及标准规范,能使民族医药发展更具科学性、指导性,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带来更有效的诊疗方案,助力民族医药创新发展,为国民健康保驾护航。”赵步长在研发计划项目启动会上说。
万海同也特别强调“脑心同治”理论在研发计划项目中的重要作用。他表示,赵步长、伍海勤和赵涛潜心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从中医理论“异病同治”“脑心同源”“脑心同病”中探索,在中医学及现代医学“脑心相通”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医学心、脑密切的生理关系及心脑血管病变共同的病理基础(即动脉粥样硬化),创新性地提出“脑心同治”理论,从整体观角度来诠释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机与治则,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治疗,指导临床实践。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证明“脑心同治”是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创新性理论。
30年来,中西医专家及医药科研人员基于“脑心同治”理念开展系列研究,经过大量临床与实验验证,以“脑心同治”作为切入点已成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
为充实“脑心同治”理论研究,2011年9月,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目前,全国累计成立了30个省级、286个地市级脑心同治学会,还在海外建立了脑心同治分会,在学术交流、组织建设、继续教育、科普宣传、公益活动、产学研一体化机构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传播“脑心同治”理论,指导临床应用,促进理论成果的转化。
近年来,“脑心同治”理论不断丰富发展。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携手院士级专家和学术带头人,联合重点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建立了6个脑心同治研究院、研究中心等,围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共性问题开展合作,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2012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脑心同治研究院成立。该研究院负责人万海同一直牵头从事脑心同治相关理论实践研究,并取得系列突破性成果。2019年,万海同牵头的“基于脑心同治理念的益气活血类方治疗脑梗死/心肌梗死的病因病机与诊治方案的创新研究”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并于2023年6月顺利结题;2023年3月,牵头申报的《中医脑心同治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中医诊疗指南》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立项;2023年6月,牵头申报的“益气活血类方药抗脑缺血作用与其在缺血性中风分期分证中应用”阐述了脑心同治理论指导下的缺血性中风(IS)气(阴)虚致血瘀络阻病机变化特征,荣获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
蒙医学理论与“脑心同治”理论同根互源。万海同介绍,蒙医学将人体中的连接脉分为白脉和黑脉,认为大脑是白脉之海,与心脏通过白脉、黑脉相连,二者互相依存、制约、促进,病理上互相致病,临床治疗时要求白脉病与黑脉病兼顾,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蒙医心-脑轴学说。蒙医学对冠心病的优势治法“促运气血,镇心刺痛,调理白脉”及其方药得到医学界的关注与认可,与“脑心同治”理论共同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整体辨治、证同治同的异病同治提供了治疗思路与方法,丰富发展了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诊治内容。
在“脑心同治”理念指导下,万海同团队对蒙医药文献进行整理,出版蒙医著作20余部;开展蒙药冠心舒通胶囊等方药治疗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的临床试验,以及心刺痛(冠心病)证候横断面临床流调等,明确蒙医防治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重要临床价值;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下,开展益气活血类方治疗冠心病、脑梗死临床循证研究;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资助下,开展清热活血方治疗糖尿病冠心病临床循证研究等,取得确切临床疗效证据。
冠心舒通胶囊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由北部战区总医院、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韩雅玲院士牵头,国内12家三甲医院共同参与研究。结果表明,冠心舒通胶囊有利于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治疗;中医证候整体有效率高达90%以上,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能显著减少硝酸甘油的使用,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循证研究结果在《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上发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用药指南》推荐意见指出,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联合冠心舒通胶囊,可有效调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脂,降低炎症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目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张艳教授正牵头制定“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她表示,几十年来,冠心舒通胶囊在临床上被广泛地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此次研发计划项目的开展能够更充分地挖掘蒙医药临床治疗优势,优化冠心病的治疗方案,促进合理用药,为中医药标准化作出巨大贡献。
产学研一体化谱写民族医药新篇章
启动会结束后,研发计划项目组专家赴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对蒙药冠心舒通胶囊生产质控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承接项目产业单位——步长制药一体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生产车间。
“作为产业单位,步长制药非常荣幸能协助承接科技部交给我们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任务。这是‘脑心同治’理论携手蒙医药共同助推民族医药发展的重要时刻。”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步长制药总裁赵超在研发计划项目启动会上介绍说,步长制药始终以“中药现代化,市场国际化”为目标,持续完善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充分发掘民族医药的优势与潜能,努力为推进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助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事实上,正是以“脑心同治”理论为指导,步长制药将创新组方与现代制药工艺相结合,借助现代技术方法进行药效、毒理与临床评价,深入研究药效物质基础及药理机制,研发出了一系列创新中药,如心脑血管领域四大拳头产品脑心通胶囊、稳心颗粒、丹红注射液和谷红注射液,推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进入脑心同治时代。同时,从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到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再到中医大健康产业丰富的业态、产品和服务,积极促进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从中药农业的乡村振兴到美丽中国建设,为解决就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
在“脑心同治”理论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步长制药不忘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发起并赞助大型公益活动“共铸中国心”项目。自2008年以来,该活动组织以首都医疗专家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连续16年在边疆民族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健康志愿服务,内容涵盖地方病调研、义诊巡诊、爱心捐赠、医疗培训、健康讲座、先心病患儿筛查及救助等。从2010年起,这一活动被纳入中央统战部“同心工程”,称为“同心·共铸中国心”工程,并于2013年荣获民政部颁发的中国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中华慈善奖。
发展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靠人才。本次研发计划项目的实施也将培养更多蒙医药国家级、省级人才,以及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蒙医药发展延续有生力量。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是国家针对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开展的研究。”赵超表示,将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尤其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调动一切资源,确保课题顺利进行,产学研携手共同推动民族医药事业朝着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为防治慢病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版图片由步长制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