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轮驱动转型升级

仁和药业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4-02-29   05●以高水平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江西专刊   中国医药报  

图为仁和药业研发人员在开展药品技术攻关。

图为仁和药业妇炎洁生产车间一角。

图为仁和药业工作人员在生产线上认真操作。

2月1日,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和药业)开年遇喜,公司“药都”品牌被列入由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第三批中华老字号名单》,获“中华老字号”认定。

仁和药业母公司仁和(集团)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和集团)董事长杨文龙表示:“‘药都’品牌获此认证,是对仁和药业长期以来立足樟树,传承‘樟帮’中药炮制技艺,传播樟树‘药都’文化的肯定,更是对公司长期以来不断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的认可。”

□ 本报记者 冯玉浩

相关报告显示,2023年仁和药业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下简称净利润)分别为38.19亿元、5.4亿元。其中,公司净利润较2022年同期大幅上涨18.38%。

净利润保持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仁和药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历经近20年的发展,仁和药业产品管线已覆盖中西成药、原料药及大健康相关产品,经营着“优卡丹”“闪亮”“仁和可立克”等品牌产品。在渐趋成熟的非处方药(OTC)板块与正在成长的大健康板块双轮驱动下,仁和药业正在从医药企业向大健康企业转型,在传承与创新中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传承中医药传统文化

“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江西省樟树市素有“药都”的美誉,在樟树市扎根的仁和药业深受当地中医药文化的浸润与滋养,长期以来把做大做强中医药品牌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基于这样的目标,杨文龙带领仁和药业走上了推动中药传承创新发展之路。

“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对中医药文化、技艺的传承。”杨文龙表示,要让中药文化浓起来、草药香味飘出来,不断丰富中医药的内涵。

走进仁和863科技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仿古石雕牌楼。牌楼上刻着一副楹联,上联为“绍岐黄药经秉仁厚心以济世”,下联为“助扁华医道播和煦春而利民”,生动展示了仁和药业对传播中医药文化、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决心。

“传承中医药文化,首先是对大医精诚理念的传承,对中医药质量精神的传承。”仁和药业子公司江西药都樟树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樟树制药)相关负责人以公司的拳头产品大活络丸为例介绍,该药由48味药材组成,每味药材各有其加工炮制方法,如不严格按规范执行,疗效可能会大打折扣。“从前处理车间到制取车间,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质量,每项技术标准都要一丝不苟地执行。”

“其次,是对中医药传统工艺的传承。”上述樟树制药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医药炮制技术是上千年来老药工们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即便在高度智能化、信息化的今天,传统工艺也十分依赖老药工的人工操作,很难被机械替代。

这些工艺的传承主要依赖老药工们的口传心授,他们在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匠人精神。因此,仁和药业依旧保留着“师傅带徒弟”这种传统技艺传授方式,拥有一套完整的师承教育及技能等级评定机制。公司每年都会选拔一批优秀的高级技工、高级技师等,在工作生活中进行传帮带,帮助新员工成长成才,传递中医药传统文化技艺。

与此同时,仁和药业还不断挖掘源自“药都”樟树、传承千年的中医药炮制流派“樟帮”文化。在仁和药都园区展览大厅,洗药、润药、铡刀、片刀、刨刀、碾槽等颇具“樟帮”特色的中药炮制技艺也得以保存与弘扬。

基于樟帮中药炮制技艺,仁和药业熟练的老药工能将1寸长短的白芍切成300多片,片片薄如蝉翼,飘如飞雪,这一中药炮制技艺被称为“白芍飞上天”。千年中医药文化在仁和药业得以传承与再现。

2022年底,仁和“药都里”中医药生态科技园项目正式开工。作为仁和863科技园区规划配套项目,“药都里”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08亩,总投资21亿元,建成后将作为“药都”樟树中医药产业发展成果展出的窗口。与此同时,包含“药都里”项目的整个仁和863科技园将成为集中医药研发、生产、康养于一体的“药都”文旅胜地,前来参观的游客可以一站式体验樟树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

打造非处方药品牌集群

2023年12月22日,在由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主办的“首届OTC品牌大会(2023) ”上,仁和药业旗下的“闪亮”牌萘敏维滴眼液、“仁和可立克”牌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等产品分别取得了化学药眼科类产品综合统计排名第一名、化学药感冒类产品综合统计排名第二名的好成绩。

非处方药临床应用时间较长、药效明确、不良反应较少,推动非处方药合理使用,有利于节约院内诊疗资源,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仁和药业打造了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的非处方药品牌集群,在同类产品中保持着较强的竞争优势。

仁和药业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非处方药产品收入占药品板块收入的80%,是公司最重要的产品管线。

“家有儿女,常备优卡丹。”“治感冒,一粒见效。”“闪亮滴眼液,谁用谁闪亮。”……这些经典广告语为仁和药业非处方药产品管线带来了良好的传播效应,仁和药业也凭借着过硬的产品质量,打造出“优卡丹”“仁和可立克”“闪亮”等广为人知的OTC品牌,“优卡丹”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仁和可立克”牌复方氨酚烷胺胶囊、“闪亮”牌萘敏维滴眼液等拳头产品畅销全国。

以家喻户晓的“优卡丹”为例,20多年来,仁和药业打造了“优卡丹”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医用退热贴等儿童感冒用药,极大地满足了患者对儿童适宜剂型的需求,帮助儿童缓解感冒困扰。

据了解,“优卡丹”牌儿童感冒药始终秉持“儿童健康优成长”的理念,从原料采购到自有生产,全程严格把控质量,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我国儿童感冒用药领域,“优卡丹”牌儿童感冒药销量稳居前列。

此外,刚刚获得“中华老字号”认定的“药都”品牌属于樟树制药,公司的强力枇杷胶囊、大活络胶囊等中药产品也有着较强的竞争力。

在现有产品管线的基础上,仁和药业正在积极挖掘中医药传统经典名方资源。以名老中医的经方、验方为基础,将传统炮制工艺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正在自主研发“当归四逆汤”“厚朴温中汤”“清肺汤”“宣郁通经汤”等,致力打造更具临床价值与传播价值的创新中药。

描绘大健康宏伟蓝图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将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纳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点工作。同时,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大健康市场热度持续上升,需求持续旺盛。

在这样的背景下,仁和集团作出了全面进军大健康、慢性病医疗服务等领域的决策,提出要持之以恒推动研产销联动,做医药健康行业领军品牌,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等目标。近年来,仁和集团持续加大对大健康板块的投入,力争实现OTC板块与大健康板块双轮驱动。

2021年7月,仁和药业以自有资金7.19亿元收购深圳市三浦天然化妆品有限公司、江西合和实业有限公司、江西金衡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各80%的股权,相关公司产品种类涉及化妆品、洗涤用品、母婴用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高举高打发力大健康产业。

仁和药业2022年年报显示,收购的上述7家大健康公司20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44亿元,占公司当年归母净利润的30.31%,已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大健康板块要坚持技术创新,大力贯彻落实‘技术仁和’战略。”杨文龙表示。

据了解,仁和上海研究院、沈阳研究院、药都研究院在大健康领域都取得了多项原创突破,工业自产率稳步提升。依托雄厚的科研实力,仁和药业在大健康领域相继研制开发出300多个化妆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健康服务和健康产品。

截至目前,除公众耳熟能详的“妇炎洁”品牌外,仁和药业还打造了“仁和匠心”“金衡康”等品牌。以“仁和匠心”为例,该品牌聚焦化妆品领域,在原料、成分和技术方面持续创新,致力研发出更适合国人肤质的护肤产品。“仁和匠心”旗下已有“仁和匠心美白嫩肤身体乳”“仁和匠心焕颜美白祛斑面膜”“仁和匠心亮肤防晒隔离霜SPF30”等30余款化妆品。

此外,仁和药业还对生物发酵产业进行深度工业化、生态化布局,与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目前已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将推出更多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大健康产品。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2023年9月5日,在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上,杨文龙因在公益慈善领域的突出贡献,荣获中国公益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

据悉,近30年来,在杨文龙的带领下,企业及其个人累计向希望工程、精准扶贫、抗疫救灾、修桥筑路等公益事业及社会弱势群体捐款、捐物逾5亿元,安置下岗职工、残障人员等劳动力就业达3万余人次。

“仁和能有今天的发展,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是好的政策环境、‘药都’樟树的滋养及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杨文龙表示,自己对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充满感情,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理所当然地要去帮助更多的人,为他们做一些实事。

从江西省丰城市、樟树市到宜春市,再扩展到全省、全国,杨文龙将自己对社会责任、慈善事业的理解,全面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在仁和集团网站上,有一段这样的介绍:“仁和”的“仁”,取自“仁者爱人”“仁者人也”,“和”则取自“礼之用,和为贵”。“心中装着他人,就会产生爱心;心中拥有社会,就会产生责任。”杨文龙把自己的“医者仁心、仁者爱心”思想,通过仁和企业文化的构建传递给每一位员工,又通过全体员工传递给全社会。

2002年,刚刚成立的仁和集团就出资为丰城市某贫困乡村修建了高标准水泥路。至今,当地的乡亲们仍亲切地称这条路为“仁和致富路”。

2008年江西发生冰雪灾害期间,仁和集团自费组建电力抢险专业救援队,奔赴抚州市等重灾区参加电力设施抢修。

2013年4月20日晚,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当晚,杨文龙部署仁和集团成立赈灾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与此同时,组织仁和集团及各子公司组成抗震救灾志愿者团队,奔赴芦山县灾区参与现场救援。

2020年1月28日,仁和药业通过樟树市红十字会捐款600万元人民币,定向用于采购防护服、护目镜、医用口罩、医疗器械、药品等急需防疫物资,支援当地新冠疫情防控;2月25日,公司再次通过樟树市红十字会捐赠防疫消毒物资价值100万元,为樟树市城区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众提供居家消毒防疫用品。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仁和集团号召各子公司积极捐款捐物,累计超过2000万元。

2022年6月,仁和药业通过樟树市红十字会向樟树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捐赠245万元,定向用于购买和改装救护车18辆,为樟树市各乡镇卫生院开展疫情防控、医疗救援等工作提供便利。

2023年10月,仁和药业又启动“绿叶守护计划”,通过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向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阿尔山市捐赠价值100万元的现金和物资,用于当地建设女性健康小屋、举办义诊活动、强化医务人员培训等。

“一个企业,一百年、一千年,留给人们的不是产品、业绩,更不是厂房、设备,而是企业文化。”杨文龙说,无论仁和集团将来走多远、走向何方,在仁和集团的企业文化中,“仁爱”永远是最底层的逻辑。

图①为仁和863科技园全景。

本版图片由仁和药业提供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