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透视】种植牙赛道前景广阔,进口品牌销量遥遥领先——

国产品牌如何实现弯道超车

2024-02-06   02●综合   中国医药报  

□ 刘鹤

日前,国家医保局公布《口腔种植体系统集中采购中选产品和价格清单》(以下简称《清单》)。《清单》包含中选口腔种植体系统(以下简称种植体)品牌及全国医疗机构协议采购量(以下简称集中采购量)。根据《清单》统计,进口种植体集中采购量远高于国产种植体,占比约87%。

近年来,我国种植体市场发展迅猛,但进口品牌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国产种植体如何在这一赛道实现弯道超车,成为行业热议话题。

集采87%是进口品牌

根据《清单》,种植体集中采购量超262万套,共有全球39个品牌的40个品种中选,其中25个进口种植体集中采购量超过228万套,约占总采购量的87%,且集中采购量排名前12位的均为进口品牌。以采购量排名第一的韩国品牌奥齿泰的四级纯钛种植体为例,其集中采购量超过57万套,约占集中采购量总量的22%。

“集采落地后,我们的产品在集采覆盖的1.8万家医院的销量实现翻倍增长。”广东中科安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安齿)副总经理曾彬表示,增量背后也有隐忧,即进口种植体市场份额增长更为明显。

北京大清西格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清西格)总经理萧凡介绍,通过参加集采,企业同此前没有合作过的医院建立了联系,对品牌也有一定宣传作用。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欧美国家和地区的高端种植体在医院的使用量远超集中采购量,而国产种植体集中采购量使用率普遍偏低,以大清西格种植体为例,集中采购量使用率仅为20%。

据了解,口腔种植体集采规则是每年根据上年用量重新报量且没有总量占比限制。“如果延续目前态势,在下一轮集采中,进口种植体的市场占有率将持续扩大。”萧凡坦言。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种植牙的年使用量约为400万颗。据行业专家测算,我国种植体年使用量有望在2025年达到2000万颗以上,市场潜力巨大。

有业内人士表示,进口种植体在国内市场占据绝对优势,不利于国产种植体行业健康发展。

国货质量不差但知名度不高

对于国产种植体市场占有率不高的问题,萧凡认为,主要原因是进口品牌占据先发优势,导致国产品牌知名度不高。

20世纪90年代末,欧美种植体品牌进入我国市场,并向公立医院口腔科医生开展技术培训;2006年左右,韩国种植体品牌进军我国市场,并选择在民营口腔医院开展宣传及技术培训。由于其价格比欧美品牌低,且民营口腔医院分布较广,韩国种植体品牌在我国市场迅速铺开。

国产种植体原本可以凭借性价比高赢得市场,但在集采中,部分进口种植体大幅调低价格,导致国产品牌失去价格优势。如集采前价格较高的士卓曼、登士柏、诺保科等品牌种植体,从原采购中位价5000元降至1850元左右;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奥齿泰、登腾等品牌种植体从原采购中位价1500元左右降至770元左右。不仅如此,在集采之外,个别进口种植体也打出超低价格,以至于在部分民营医院,出现了国产种植体“销售价低于成本价”的现象。

事实上,当进口品牌在我国种植体赛道占据先发优势时,国产种植体也在奋起直追。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杜兵主任医师看来,国产种植牙技术经过30余年的发展,本土企业研发能力、产品质量、售后并不逊于进口品牌。

种植体的性能差异主要体现在表面处理技术及精密结构设计。目前国产种植体在上述方面已实现技术突破。如大清西格Ⅰ号种植体采用可吸收介质喷砂技术(RBM)和羟基磷灰石(HA)双表面处理促进种植体与骨结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中科安齿研发的通用型牙科种植体利用先进技术,可大幅提升种植体的使用寿命。

国产品牌重在强研发树品牌

面对种植体赛道的激烈竞争,国产品牌积极寻求突围之路。

“持续投入研发,是国产种植体企业普遍采取的应对之道。”萧凡介绍,近年来,大清西格等国产品牌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希望在新技术上有所突破。

曾彬表示,中科安齿每年的研发投入超过公司年营收35%。经过30多年的积累,国产种植体生产企业已经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例如,种植体的微米-纳米复合亲水性表面处理技术,此前一直掌握在外国品牌手中。目前,中科安齿已攻克该项“卡脖子”技术,并建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表面处理生产线,成为全球掌握该项技术的三家企业之一。

在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同时,国产种植体生产企业还发力数字化种植、各类新型种植体的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研发。

例如,中科安齿研发的基于影像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个性化种植体,可打印出与患者牙根形态完全相同的种植体,减少对牙槽骨的伤害,缩短患者恢复周期。

大清西格牙科种植导板技术采用以修复为导向的种植设计,通过数字化技术及3D打印技术,设计制造精准的个性化种植手术方案及导板产品。

行业专家也积极为国产种植体加强研发献策。多位专家呼吁,企业应加强与医疗机构交流,结合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良和创新。

除了提升产品竞争力,国产种植体要实现弯道超车,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也至关重要。曾彬建议,国内种植体企业应积极参与国内重点口腔展会,积极到口腔协会及各大行业协会组织的专题论坛宣传展示产品,并通过推出培训课程,帮助医生熟悉产品,提升种植成功率。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产业的崛起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助力国产种植体行业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企业共同发力。”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