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度“两品一械”热点舆情事件盘点

新型降糖药、罕见病药、处方药、中药饮片话题不断 医保谈判、反垄断、直播售药、强生巨额赔偿备受关注

2024-02-03   03●舆情看点   中国医药报  

编者按

近日,中国健康传媒集团舆情监测中心对2023年引爆舆论场的“两品一械”领域热点事件进行梳理盘点,回顾事件发展过程,评析特点和意义,以期为进一步做好药品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舆论环境提供借鉴和启示。今日本版摘要刊出,以飨读者。

GLP-1赛道爆火 安全性风险引关注

热议程度 ★★★★★

事件概述 2023年,业内对于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 类药物的关注度持续上升。马斯克等知名人士“带货”,让司美格鲁肽等降糖药不断出圈,在减重领域知名度飙升,各渠道交易活跃,甚至出现“药荒”,多国监管机构发出短缺警告,限制司美格鲁肽的使用,仅限用于糖尿病治疗。2023年4月,我国破获一起“司美格鲁肽假药案”,带出了减肥药在生产、销售、营销、用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此外,一些研究显示,相关上市药品可能存在安全风险。

舆情点评 围绕GLP-1赛道,官方、民间、业内三个舆论场呈现出不同的关注特点。主流媒体较为关注降糖药的超适应证用药带来的安全风险,“黄牛代购”“乱开处方”等问题经常见诸报端,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问题。消费者对于降糖药减肥功效的需求只增不减,在电商平台,违规产品、擦边产品仍销售火爆。行业媒体则更加关注减肥药物这个蓝海市场的发展前景、相关产品的研发审批动态,以及对于有效性、安全性的专业探讨。三个舆论场如何能够相互破圈,尤其是给消费者正确的观念和引导,还需要社交媒体、销售平台、医疗机构、监管部门等采取多种措施形成合力。

医保谈判 Paxl ovid无缘医保目录引热议

热议程度 ★★★★

事件概述 2022年12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现场谈判延期举行的公告》称,综合考虑新冠疫情影响和谈判工作需要,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现场谈判(以下简称国谈)延期开展。2023年1月5日至8日,国谈顺利举行,涉及343个品种。其中,辉瑞的新冠病毒治疗药Paxl ovid谈判历时4小时后以失败告终,成为此次国谈最受关注的话题。当月18 日,国家医保局公布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和新版目录,其中包含两款新冠病毒治疗用药、7款罕见病用药,国产新冠病毒治疗药物阿兹夫定入列。

舆情点评 在国内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发展变化下,2022 年国家医保谈判中与新冠病毒感染治疗相关的药物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作为当时国内最贵的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国谈让辉瑞的Paxl ovid又一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同时,创新药、罕见病用药一直是国谈的重点。进入医保有利于迈入院内市场,但大幅降价带来的业绩压力、品控压力等将随之而来。另外,医保药品院内处方无法落地、药品断供等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创新药、罕见病用药,这些药品一般研发成本较高,在舆论集体点赞这些药品纳入医保之际,产品质量、供应保障也是后续应关注的重点。

醋酸氢化可的松片价格飞涨 “保命药”需平价保供

热议程度 ★★★★

事件概述 2023年5月,有患者反映,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醋酸氢化可的松片,因更换包装规格、原料药上涨等原因涨价十倍,旧包装全网下架,出现一药难求的现象,引发舆论高度关注。随后,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多次约谈生产企业天津信谊津津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谊津津)。当月29 日,天津市医疗保障局发布公告称,信谊津津承诺下调药价。此外,信谊津津还承诺将采取切实措施,保障降价后该药品在全国市场的稳定供应。

舆情点评 媒体集中报道、微博大 V 持续发声,醋酸氢化可的松片的“救命药”“保命药”重要属性被放大,带动了官方、民间两个舆论场对罕见病用药可及性的双重关注。从药企来说,要把握好生产经营利润与价格合理合法的尺度。从监管的角度来说,应强化短缺药市场预警,提早做好防范与应对措施。近年来,药品短缺导致“一药难求”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系统、有效应对和防范罕见病用药、特效药等药品的短缺、涨价情况值得思考。

右美沙芬滥用敲响警钟 全链条铲除隐秘角落

热议程度 ★★★

事件概述 2023年12月,在四川省成都市,4名未成年人通过网络邀约,聚在一起配合白酒分别口服了14~28片右美沙芬,被民警发现时其中3人正手舞足蹈、精神亢奋,1人已经出现神志不清逐渐丧失认知的情况,被送医救治。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舆论对止咳药右美沙芬被滥用的关注,青少年滥用右美沙芬的原因、药店违规销售处方药、隐蔽的网络非法交易监管等话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舆情点评 右美沙芬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不是因为其止咳功效,却是因为青少年滥用成瘾问题。2021年12月,右美沙芬单方制剂由非处方药转成处方药,监管趋严。然而,仍有人从“灰色地带”获得右美沙芬,如部分线下药店管理不严、网络平台成为隐蔽的非法交易渠道等。未成年人滥用右美沙芬,并非新发,亦非个例;合理用药、安全用药,还需全程管控,多方形成合力。特殊药物的管控任重道远,各相关方还需织密相关药物管控网。

医药领域再现“天价”罚单 原料药垄断成监管重点

热议程度 ★★★

事件概述 自2018年市场监管总局成立后,医药行业反垄断力度持续加强,2023年医药领域多家企业收到高额反垄断罚单,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将医药垄断问题再次推向了风口浪尖。2023年3月15日,津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因滥用在中国卡莫司汀注射液市场的支配地位,被处共计2772万余元的罚款。5月28日,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和武汉汇海医药有限公司因原料药垄断被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处罚,总额超过3.2亿元。12月22日,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武汉汇海医药有限公司、武汉科德医药有限公司、湖北民康制药有限公司滥用在中国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市场的支配地位,被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罚没约12.19亿元。

舆情点评 药企垄断的危害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它破坏市场竞争秩序,通过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操控价格、限制竞争,进而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其次,垄断企业往往缺乏创新动力,可能导致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放缓。最后,垄断企业可能通过控制市场来提高药品价格,降低患者的用药可及性。而药品短缺、价格上涨等,会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

未来,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医药领域仍是反垄断的关注重点。这也需要监管部门持续保持对医药领域垄断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特别是对常用药、急救药、短缺药等类别的药品应重点关注。作为药企也需要自我警醒,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始终不忘治病救人的社会责任,不能轻视法律红线。只有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药品质量和疗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人民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抖音开启直播售药 安全底线不容失守

热议程度 ★★★

事件概述 2023年,抖音在医药领域动作频频,其业务触角不断延伸,引发舆论高度关注。2023年1月中旬,抖音成为“直播卖药”的先行者,好药师、叮当快药作为首批受邀店铺开始在抖音平台直播卖药,引发关注。2023年4月,部分媒体发现,抖音直播卖药的生意悄然中止,首批受邀的药房均已停播1个月以上。试水直播卖药不到100天,抖音悄然按下暂停键。作为带着视频流量优势的后来者,抖音的入局对现有市场格局的影响,引发了各种猜想和热议。

舆情点评 随着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崛起,流量变现并赶超其他平台,以确保行业地位成为抖音的当务之急。抖音试水网络售药也十分谨慎,设置高门槛,提高资质要求,克制营销。新业态给监管带来了新“考题”。近年来,药品监管部门高度重视网络售药安全,并积极探索各种路径以防范风险,但直播带货的风险叠加药品作为特殊商品的监管难度,相关部门还需加强关注,针对其中的盲区、风险加强研究,在守卫安全底线及促进发展高线方面把握好力度与尺度。

产品停售后再付巨额赔偿 强生仍否认“致癌”指控

热议程度 ★★★

事件概述 2023年4月,美国强生公司(以下简称强生)表示,计划在未来 25 年内支付89 亿美元赔款,解决其婴儿爽身粉及其他含有滑石粉产品涉嫌致癌的相关索赔。此次虽同意赔款,但强生始终拒绝承认自身产品存在安全问题,自相矛盾的做法成为舆论讨论的焦点。10余年来,强生公司深陷滑石粉致癌风波。2020年,强生停止在美国和加拿大销售含有滑石粉的爽身粉;2021年,强生试图通过设立子公司并申请破产来解决致癌索赔诉讼,后被美国法院驳回申请。2022年,强生宣布于2023年在全球范围内停止销售相关产品。

舆情点评 在过去10余年中,强生爽身粉总是摆脱不掉“滑石粉”“石棉”“致癌”“索赔”“召回”等负面标签。舆论风波中,致癌性和巨额赔偿不断撩拨舆论敏感的神经,消耗着消费者的信任。然而,强生一直以来都坚决否认产品致癌,这种做法也被质疑自相矛盾。此外,在每次舆情风波中,都有媒体报道国内相关产品仍然在售的情况,部分行业媒体关注相关争议成分在其他化妆品中的应用情况。因此,除强生的涉事产品外,监管部门还需对其他含滑石粉成分的化妆品进行系统梳理排查,加强风险监测,完善监测手段,做好分析评估。

提升中药饮片质量 还需多方合力

热议程度 ★★★

事件概述 近年来,中药饮片质量问题频发,不少不合格产品被曝光。媒体指出,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中药材质量不一,从源头上无法保障中药饮片质量;中药饮片加工炮制水平良莠不齐,行业集中度低等。此外,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也让饮片供应难以稳定。2023年6月9日、16日,江苏省医药行业协会中药饮片专委会、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分别向中国中药协会汇报关于中药材价格异常增长的情况时称,对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来说,采购端价格猛涨,而终端价格却不能及时调整,生产成本和售价形成了严重倒挂现象,企业亏损日趋严重,生存受到严重挑战,现已举步维艰。2023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文件接连出台,国家药监局就《关于加强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监督实施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实施审批管理的中药饮片目录》及配套文件,各地也在推进中药饮片追溯体系,对中药饮片进行规范和治理。

舆情点评 多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在监管部门的长期治理下,中药饮片整体合格率逐年上升,但由于中药材种植环节质控难、行业集中度低等原因,饮片质量问题仍然存在。此外,近年来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带动了中药饮片价格变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药饮片的市场供应。

在国家高度重视之下,国家药监局连续多年开展了中药饮片专项整治,同时发布多项政策措施,加强中药饮片全生命周期管理。2023年,全国首次中药饮片联采落地,将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中药饮片“提质”。未来,还需多方持续形成合力,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中药饮片产业高质量发展。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