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实种业振兴要求 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中药材种业发展报告(2022)》出版发行

2024-01-09   04●读书   中国医药报  

扫码查看新书详情


□ 赵润怀 杨光 李颖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种业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中药材是中药之源,中药材种业是中药材之基。

我国中药材种业仍处于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关中药材种业发展状况的研究较少,也缺乏对种业基础信息的系统整理。为引导促进中药材种业的发展,2019年,由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子种苗专业委员会发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组织长期从事中药材种业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的行业专家组成编写组,编制《中国中药材种业发展报告》。

2020年发布的《中国中药材种业发展报告(2019)》,是第一部聚焦我国中药材种业发展的研究报告,内容涵盖中药材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中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繁育、推广,以及中药材种子生产经营和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该报告在对近十几年来中药材种业全产业链基础信息进行系统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中药材种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技术、产业、政策、管理等宏观层面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中国中药材种业发展报告(2022)》在《中国中药材种业发展报告(2019)》的基础上,聚焦2020年至2022年的中药材种业发展,将报告的主题和内容进行扩展和充实,分为综合篇、品种篇、附录三部分。综合篇对中药材种业相关政策、濒危药材繁育国家工程实验室、种质资源库与繁育基地、中药材品种选育、中药材种子生产加工、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等领域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分析整理,并首次提出设立中药材种业发展投资基金的设想。品种篇对人参等17种代表性常用药材的品种育种需求、品种选育、繁育与推广应用进行系统介绍。附录更新了中药材品种选育项目、团队、成果等内容,并列举了“十四五”期间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有关中药材种业的政策和2022年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信息。

(作者单位:赵润怀,中国中药协会;杨光、李颖,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

精彩内容分享

濒危药材繁育国家工程实验室

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指导意见》。2008年首批组建的生物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包括濒危药材繁育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这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重点研究解决濒危中药资源繁育与开发的相关工程化技术问题。

截至目前,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均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在种质资源保存、繁育技术、规范化种植、标准研制等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取得了知识产权、研究论文、品种证书、人才培养、科技奖励等多方面成果,为我国濒危药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种质资源库与繁育基地

种质资源是中药材育种的基本材料,也是中药材种业发展的基础。科学收集保存和开发利用中药材种质资源直接关系到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建设中药材种质资源库是保护中药资源、支撑中药材种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我国在建立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的基础上,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过程中,投资建设了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四川)和国家南药基因资源库等多个种质库。

中药材品种选育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起点,对于作物产量、质量、抗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是农业生产的“芯片”。《“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国家政策相继出台,国家药监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各省(市、区)相继修订种子条例,并颁布登记认定的管理办法,中药材新品种认定工作在各省(市、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顺利推进,中药材品种的选育种类和数量均实现较快增长。

中药材种子生产加工

专业化的种子生产加工是提高种子质量的基本手段,是实现种子商品化、标准化、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优良的品种通过规范化的生产、采收、烘干、精选、包衣、包装等生产加工过程,不仅可提高种子质量,也能提高种子商品化、标准化的程度,为种子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中药材种业应建立以技术革新为导向的种子产业化模式,将种子加工技术研发过程和种子技术市场化普及过程融合,建设专业的质量检测、品种测试、种子生产和加工包装企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

1996年,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了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发展至今,河北安国、安徽亳州和广西玉林中药材专业市场的中药材种子种苗交易已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另外,有部分产地市场形成了服务本区域的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如甘肃陇西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内蒙古赤峰牛营子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辽宁清原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吉林抚松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等,已成为本区域和跨区域中药材种子种苗的集散地。

目前,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政策支持及有效管理、市场化新品种少、企业多而小且市场竞争力弱、信息滞后、稀缺中药材种子种苗短缺等,建议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引领和指导,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强化科技创新,提高行业重视度和制度管理水平,推动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健康、规范和快速发展。

中药材种业发展投资

中药材种业是中药产业链第一环节,对中药产品安全、有效、质量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药产业主要利润集中在药品的生产销售环节,企业对中药材种子种苗重视程度较低,投入到中药材种业环节的资金明显不足。

与中成药、中药饮片等产业环节不同,中药材种业发展具有较强的公益属性,种业价值具有长期性和整体性。因此,解决中药材种业发展问题不能单纯依靠市场自发行为,更需要政府资金、战略资金作为引导,逐步培育出具有资金实力和技术积累,且熟悉中药材种业发展模式的龙头企业和研究机构。

品种篇

种业振兴的核心是创新,关键在品种。截至目前,中药材品种选育取得了一定成果,优良品种的推广使用成为中药材生产提质增量的保障。品种篇对人参、太子参、丹参、甘草、杜仲、地黄、罗汉果、金银花、栝楼、浙贝母、麦冬、黄芩、淫羊藿、紫苏、温郁金、滇黄精、薏苡17种代表性常用药材的品种育种需求、品种选育、繁育与推广应用进行了系统介绍。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