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果糖你用对了吗

2023-12-26   04●安全用药   中国医药报  

□ 冀连梅

乳果糖是一种由D-半乳糖和果糖合成的双糖,属于渗透性泻药。因为人体肠道内没有相应的双糖酶,乳果糖口服后在胃肠道几乎不被吸收入血。乳果糖以原型到达结肠后,被结肠的菌群分解代谢为有机酸,导致肠道内的pH值下降,使水、电解质保留在肠腔中产生高渗透压,从而增加粪便的体积。这些作用会刺激结肠的蠕动,从而促进排便,缓解便秘症状,同时恢复结肠的生理节律。

此外,乳果糖也是一种益生元,有助于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的生长。在肝性脑病、肝昏迷或昏迷前期,乳果糖能促进肠道嗜酸菌(如乳酸杆菌)的生长,抑制蛋白分解酶和产氨细菌的增殖,减少内毒素的蓄积和吸收,从而发挥治疗肝性脑病的作用。

基于以上功效,乳果糖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或习惯性的轻度、中度便秘,也可以用于治疗和预防肝昏迷或者昏迷前状态。由于疗效好、作用缓和、安全性高,乳果糖已成为临床上使用广泛的泻药之一。

大部分急性、慢性或习惯性便秘患者或肝性脑病患者(包括6个月以上的儿童、孕期和哺乳期女性、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均可使用乳果糖。

临床应用时需注意的是,患有肠梗阻、阑尾炎、不明原因的急性腹痛者,以及对乳果糖及其组分过敏者不宜使用该药。

乳果糖的服用方法

目前市场上的乳果糖均为口服溶液,不分成人或者儿童剂型。包装主要为袋装或瓶装,口感微甜。

不同厂家生产的乳果糖规格有所差异,以100mL:66.7g规格的居多,其次为50%的规格。

乳果糖口服溶液的使用剂量因人而异,也因疾病而异,服用前应详细阅读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一栏。

用于治疗便秘

以100mL:66.7g规格的乳果糖为例,成年患者用药起始剂量为30~45mL/d,维持剂量为15~25mL/d;7~14岁儿童用药起始剂量为15mL/d,维持剂量为10mL/d;3~6岁儿童用药起始剂量、维持剂量均为5~10mL/d;婴儿用药起始剂量、维持剂量均为5mL/d。

乳果糖适宜在早餐时一次性服用,如果剂量比较大,也可每日分2~3次服用。治疗几天后,可根据便秘情况酌情减少用量。服用该药通常1~2天就可见效,如果2~3天后仍然没有明显的效果,可以考虑在医师指导下增加剂量。

使用乳果糖的疗程没有具体的限制,可每日服用,直至规律排便为止。对于急性便秘患者,短期服用就可恢复排便规律;对于慢性便秘患者,乳果糖的服用疗程以月为单位计算,有时需要用到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

用于肝昏迷及昏迷前期

以100mL:66.7g规格的乳果糖为例,用药起始剂量为30~50mL,每日3次,维持剂量需根据症状调整,应调

至每日最多2~3次软便,大便pH值为5.0~5.5。

服用乳果糖的注意事项

首先,在合成乳果糖的过程中会残留少量半乳糖、乳糖、果糖等可吸收的糖,患有半乳糖血症、乳糖酶缺乏或葡萄糖-半乳糖不吸收的患者,应谨慎使用该药。

其次,虽然理论上按规定剂量服用乳果糖治疗便秘,不会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造成很大影响,但部分厂家生产的乳果糖口服液辅料中含有蔗糖、焦糖等,可能会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造成一定影响,服用前需要仔细查看药品成分表。而用于治疗肝昏迷或昏迷前期的乳果糖剂量较高,此时可能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但只要密切监测,也是可以谨慎使用的。

再次,老年患者、健康状况较差和服用乳果糖超过6个月的患者,需要定期检查电解质水平。

最后,由于乳果糖可导致肠道内pH值下降,故可能引起肠道pH值依赖性药物如美沙拉嗪失活,临床使用时应格外谨慎。

常见不良反应和应对方案

乳果糖的安全性良好,由于不被吸收入血,几乎不会引起全身的毒副作用;也不需要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因此不存在损伤肝肾的风险。但个别患者在用药初期可能会出现腹胀、恶心等症状,通常继续服药一段时间或用1倍水稀释后服药,症状可得到缓解。但应注意用药需严格遵守推荐治疗剂量,否则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如长期大剂量服用(通常仅见于肝性脑病的治疗),还可能导致患者因腹泻出现电解质紊乱,此时需要及时纠正电解质失衡。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乳果糖疗效和安全性可靠,但药物并不是治疗便秘的首选。规律作息、增加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增加运动等生活方式上的调整,以及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和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才是治疗便秘的基础措施。当这些措施无效时,应及时就医,在医师指导下联合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手段缓解便秘症状。

(作者系中国药师协会药学服务创新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问药师”平台创始人)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