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易真
“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近4个月,本以为客流量和营业额会有所提升,但实际情况并不如人意。”近日,长春市某连锁药房相关负责人刘静(化名)如是说。
今年2月15日,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将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有业内人士认为,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有助于提升参保人员购药的便利性、可及性,同时也将为药店带来市场增量。
但实际上,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并非所有的门诊统筹药店都能享受到这份政策红利,部分药店面临着处方流转不畅和毛利率降低等困境。
门诊统筹药店冷暖自知
9月22日,国家医保局召开2023年下半年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全国25个省份的约14.14万家定点零售药店开通了门诊统筹报销服务,累计结算医保基金69.36亿元。这意味着平均每家门诊统筹药店累计可享受近5万元的医保统筹报销。
但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就医需求影响,各地对零售药店的准入门槛、处方来源和定价标准等存在差异,门诊统筹药店的经营情况也不尽相同。
刘静介绍,她所服务的长春市某连锁药房今年6月份纳入门诊统筹管理,药店的销售额同比下降近25%,客流量下滑18%~20%。
“在门诊统筹政策下,定点医疗机构开出的处方难以流转到门诊统筹药店,且当地医保部门对异地互联网医院开出的处方又不予结算,这就导致了部分客流量的流失。”刘静说。
刘静遇到的问题并非只出现在中小连锁药店身上,大型连锁药店也面临同样问题。
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云南、四川、上海等多个省份有700余家药店被纳入门诊统筹管理,各地药店表现不一。
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阮国伟介绍,在四川宜宾,被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门店月销售量较之前有明显增长;而其他地区,门诊统筹药店在短期经营过程中并未出现明显的业绩增长。
在业内人士看来,湖南是对门诊统筹药店比较友好的省份。湖南省药品流通行业协会原秘书长黄修祥表示,是否纳入门诊统筹管理对湖南省内的零售药店来说至关重要。据介绍,当地有药店自纳入门诊统筹后客流量明显增加,营业额上涨近60%,毛利率接近30%。
处方来源受限是主要“堵点”
门诊统筹药店的经营情况和能否获得处方有很大关系。业内人士介绍,影响门诊统筹药店获得处方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电子处方流转平台还未完全落地应用,二是定点医疗机构对处方流转积极性不高,三是当地医保部门不认可异地第三方互联网医院开具的电子处方。
2022年5月,国家医保局表示,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域上线,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网络平台已全面建成。
但医保信息网络平台的建成,并不意味着各地电子处方流转平台的完全落地。今年5月,湖北省医保局召开门诊统筹定点药店调研座谈会,好药师大药房、国药控股国大药房等多家大型药品连锁企业的参会代表反映,药店在经营过程中存在信息系统建设等问题。
友瓴盛(广州)健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闫宇环表示:“电子处方流转平台的打通,有望进一步加速推动电子处方外流,但目前部分地区处方流转平台还在调试过程中,落地应用还需时日。”
定点医疗机构对处方流转积极性不高,也制约着处方流转到门诊统筹药店。河南某知名连锁药店已有20余家门店被纳入门诊统筹管理,该药店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医疗机构对接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流出的处方极为有限。“仅靠医疗机构实现处方外流的局限性较大”,该负责人建议,河南省可将纳入协议管理的当地互联网医院电子处方作为门诊统筹处方来源,扩充处方来源渠道,便于门诊统筹药店更好地服务患者。
黄修祥认为,定点医疗机构对处方流转的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是医疗机构担心患者用药安全问题,其次是考虑到自身利益。想要真正实现处方外流,还需医保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达成更紧密的合作。
处方流转是否顺畅,还与当地医保部门对第三方互联网医院的态度有直接关系。此前,第三方互联网医院是零售药店处方来源的主要渠道,但在门诊统筹政策下,部分地区医保部门不再接受门诊统筹药店通过省外互联网医院获取电子处方的报销,只认可省内互联网医院开具的电子处方。
“这是基于当地财政支出考虑。”黄修祥认为,“现有医保报销基本都是由地市级各自统筹,原来互联网医院跨区域自费支付模式在门诊统筹管理下难以复制,这就限制了异地互联网医院开具处方。”
而在湖南长沙、四川宜宾等地,门诊统筹药店之所以出现销量和利润双增长,主要得益于当地医保部门认可省外互联网医院开具的电子处方。
除了处方流转存在“堵点”外,处方药毛利率的降低,也影响着门诊统筹药店的经营。据业内人士介绍,大多数地区门诊统筹药店医保支付价格与当地集采挂网价格一致,且执行“零差率”销售;还有一些地区要求门诊统筹药店的进货价如低于中标价,需按照进货价进行售卖。
多方提升药学服务能力
尽管门诊统筹药店在经营过程中存在挑战,但业内人士对门诊统筹药店享受到政策红利仍持积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从长期来看,政策将进一步推动零售药店向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为更好地适应门诊统筹政策,阮国伟介绍,一心堂药业一方面打造“药店+诊所”模式,即在药店周边开设诊所,患者就诊后可在诊所内部药房购药或者凭处方就近到一心堂药店购药;另一方面,在云南、海南、山西等地布局建设互联网医院。
针对门诊统筹药店毛利率下降的现状,闫宇环直言,将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作为医保门诊共济改革的延伸,其目的是通过零售药店降低医院门诊负担,提高药品可及性。“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高的健康服务价值,挖掘消费者新的健康需求,吸引客流回流,才是门诊统筹药店面临的主要课题。”他表示。
河南某知名连锁药店相关负责人也认为,专业化药学服务能力是零售药店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她所服务的连锁药店持续强化药师、营养师和保健师等专业团队建设,以满足不同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医药健康需求;同时,在中医药方面,药店根据不同季节、患者的不同需求调整产品结构,以满足患者多元化与个性化需求。
闫宇环建议,大型连锁药店在提升专业化的同时,中小连锁药店应通过实现多元化经营,绕开头部连锁所在的专业化竞争主战场,将服务范围从治疗延伸到预防、养生等以延伸性需求为导向的大健康产业,在食疗健康等细分领域精准发力。
由此可见,门诊统筹药店还需主动调整自身的服务质量,尽快适应新的政策环境,争取进一步获得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