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第六届进博会上艾伯维的展台。

图为艾伯维副总裁、艾伯维中国总经理董莉君。
□ 本报记者 郭婷
11月5日,艾伯维携免疫学、肿瘤学、神经科学、眼科学及艾尔建美学5大关键领域“超新星产品”亮相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今年是艾伯维第三次赴约进博会,以“生命时空”为主概念展示创新产品与多元合作成果。
“从进博会这个窗口,艾伯维见证了创新药从‘图片’到‘药盒’再进入医保目录的转变,也拥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机遇’。”艾伯维副总裁、艾伯维中国总经理董莉君表示。
“经过10年深耕,艾伯维中国正式步入2.0时代。”董莉君说,艾伯维中国2.0时代的战略重点为——创新、引领和共赢。立足下一个10年,艾伯维将加速全球同步研发、同步上市,把更多、更好、更新的产品带到中国、带给患者,计划到2030年在中国上市超过30个新产品或新适应证,并通过开放多元的合作与各界携手,赋能中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全速奋进。
加速同步上市惠及中国患者
过去10年,艾伯维中国奠定了扎实基础,把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商品名:修美乐)、乌帕替尼缓释片(商品名:瑞福)等多款创新药物引入中国。
“日前,乌帕替尼又获批两项风湿免疫疾病领域的新适应证,标志着乌帕替尼成为中国首款覆盖中轴型脊柱关节炎全病程的口服靶向药。”董莉君说。
乌帕替尼是一款口服JAK抑制剂,对JAK1亚型具有高度选择性。2019年8月,乌帕替尼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至今已经在全球获批风湿、皮肤和胃肠道疾病领域的多个适应证。2022年初,乌帕替尼在中国连续获批3个适应证(包括特应性皮炎、类风湿关节炎和银屑病关节炎);今年2月,获批胃肠病学领域的首个适应证;今年6月,获批新适应证克罗恩病。
10月27日,艾伯维宣布乌帕替尼两项新适应证获批,用于对非甾体抗炎药(NSAID)应答不佳且存在客观炎症征象(表现为C反应蛋白升高和/或磁共振成像异常的活动性放射学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成人患者,以及对一种或多种TNF抑制剂应答不佳或不耐受的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成人患者。艾伯维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乌帕替尼全球销售额达11.10亿美元,同比增长59.8%。
“乌帕替尼在中国上市仅20个月就获批了7个适应证,充分彰显了药品审评审批的‘中国速度’。”董莉君表示,受益于中国的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全球创新药可以在中国同步研发、同步递交申请,最终实现同步上市。到2030年,艾伯维计划在中国上市超过30个新产品或新适应证,加速满足中国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受益溢出效应拥抱“中国机遇”
进博会传递出的“开放、合作、团结、共赢”信息,为跨国药企带来了更多的“中国机遇”。艾伯维就是进博会溢出效应的受益者。
乌帕替尼缓释片和维奈克拉片(商品名:唯可来)就是最好的例证。以维奈克拉片为例,2020年11月在第三届进博会完成中国“首秀”,2020年12月在中国获批上市。今年1月,乌帕替尼缓释片和维奈克拉片已被纳入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惠及特应性皮炎、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等多个疾病领域患者。
本届进博会,艾伯维创新药展区以“因艾逐光 点亮生命”为参展主题,并以“生命时空”为主概念,展示艾伯维的重磅创新产品与多元化合作成果。
“‘生命时空’是艾伯维前两届参展进博会概念——‘超凡实验室’及‘未来星群’的延续和升华,注重体现艾伯维中国2.0时代的特质——创新、引领、共赢。”董莉君解释道,该主题寓意艾伯维与全球合作伙伴一道“因艾逐光”,日以继夜地探索点亮生命的创新疗法,破解人类的各种疑难杂症,从这个“超凡时空”诞生的创新产品,搭乘进博会的“加速度”跑道落地中国,让中国患者从“看得见”创新药到“用得上”创新药。
据悉,本届进博会期间,艾伯维旗下的免疫学、肿瘤学、神经科学、眼科学四大核心领域创新药、更多新适应证集体亮相,多款创新疗法完成了中国“首秀”。例如利生奇珠单抗(白介素-23抑制剂Risankizumab,此产品尚未在中国获得上市许可),该产品已经在欧美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获批多个适应证,有望成为艾伯维免疫领域下一个在中国获批的新产品。今年7月6日,利生奇珠单抗注射液及其皮下注射剂型中国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Epcoritamab(艾可瑞妥单抗,此产品尚未在中国获得上市许可)也是艾伯维展台上另一重点展示产品,是一款用于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CD3/CD20双特异性抗体,已于今年年中在美国和欧盟获批上市。
“希望借助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尽快推动它们在中国的落地。”董莉君表示,艾伯维将积极拥抱中国机遇,以进博会为原点,展示中国速度与中国智慧,在加速引入全球创新产品进入中国的同时,还将把创新药多元合作的中国方案带向全球。
开展多元合作共建创新生态圈
“一个半月前,艾伯维全球研发团队的30余位人员聚在艾伯维中国总部的办公室,一起研讨如何加速将创新药带到中国。”董莉君说,基于中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为创新药研发带来的政策红利,艾伯维全球董事会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要把中国市场打造成为艾伯维全球除总部外最大的海外市场。
据介绍,艾伯维全球已经将中国纳入Ⅰ期~Ⅲ期临床试验的开展地,在中国建立了超过200人的研发团队,并使全球科研人员与中国研发团队互通互联,及时了解中国市场,就某些疾病领域在中国开发具体治疗方案,更高效、更快速地推动更多新药同步在中国上市。目前,艾伯维中国正在进行或计划中的临床试验项目有近70个,开足马力进行创新研发。
除了加大自研创新,艾伯维还致力携手合作伙伴开展外部创新。自2021年起,艾伯维启动了“中国合作日”计划,把全球的科研人员和中国本土生物科技公司的科学家、CEO汇聚在一起,期待在其深耕的研究和治疗领域找到更多的合作项目,推进中国创新药物在全球范围内的科研及商业转化,以多元合作共筑、共建、共享医疗创新生态圈。
据悉,艾伯维对外合作主要围绕免疫、肿瘤、眼科以及神经科学、美学等艾伯维始终专注的领域,尤其专注于免疫、肿瘤(包括血液肿瘤、实体瘤)和神经科学领域三大黄金赛道。
“这两年,中国很多生物技术公司面临融资困难。对于艾伯维来说,我们并没有改变战略重点,仍在寻找潜在的合作伙伴。”董莉君介绍,艾伯维仍然对中国创新药企的创新产品和技术非常感兴趣,在资金链、产业链、创新链上都可以开展合作,也愿意为生物技术公司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作为艾伯维中国2.0时代的掌门人,董莉君表示,她要做的是筛选真正的创新产品、寻找有价值的合作。因为艾伯维的使命是发现和提供具有突破性的针对疑难杂症的解决方案,而不是“metoo”“me better”产品。 (艾伯维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