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加速抢占生物医药技术发展制高点。其中,集群化发展是显著趋势,不仅能有效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生产率提高,还能进一步增强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从而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良性发展。今日起本版推出“走近国际一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栏目,刊文详细介绍剑桥科技园、神户医疗等国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经验,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提供借鉴。敬请关注。
□ 胡泊洋
剑桥科技园(Cambridge Science Park)始建于1970年,距今已有53年的历史。园区依托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建立,围绕剑桥大学及其周边地区涌现出大批生命科学、电子通信领域的尖端科技企业,平均每年GDP增长率为6.3%,已累计为英国创造税收550亿英镑,实现出口总值280亿英镑。剑桥科技园由此成了英格兰东部地区的发展中心,与美国硅谷一道享誉世界,有着硅沼(Silicon Fen)之称。
科研与产业结合推动园区诞生
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与硅谷的成功故事让全世界认识到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英国政府借鉴硅谷模式,进一步调整科技战略,从政府侧大力支持企业界与学术界合作,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设立具有“孵化器”功能的“科学工业园”,倡导“研究—实验—应用”三者融为一体的先进理念,促使大学研发的新技术成果能直接应用于企业生产。
1968年11月,剑桥大学小组委员会提交了著名的莫特报告,报告提出要以剑桥大学的声望和实力吸引立足科学技术研究的企业到剑桥地区来,报告得到了英国政府和企业界的支持。1969年,具有700多年历史的剑桥大学走出了“大学公司”的新路子。1972年至1973年,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决定利用学院在科研和创新方面的优势,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建立了最初的剑桥科学公园。
20世纪80年代初,剑桥科技园园区初步集聚了技术人员和创新企业;1984年,三一中心成立,为园区企业提供会务场所、用餐设施等配套服务;与此同时,几家风险投资公司也在园区建设了办公地点……园区集聚少量企业,科研配套、金融服务雏形初显。
1990年后,剑桥科技园步入成熟发展阶段,开始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园区逐步建立了企业孵化器,依托风险资本、基金迅速成长。园区公司数量也逐渐稳定,同时孵化出了一批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研究方向从个性化药物、非侵入性癌症诊断到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可能改变生活的技术,生命科技、通信与互联网领域成为园区优势领域。迄今为止,剑桥科技园仍然是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研发源泉之一。
近些年,剑桥科技园不断加强合作开发,灵活规划园区产业载体,以满足前沿生物科技发展需求。例如:2017年,占地3700平方米的布拉德菲尔德中心开业,为深度技术初创企业提供场所;2020年,三一学院和清华大学旗下企业启迪控股成立一家合资企业等。
低密度独栋楼宇形成特色化空间布局
剑桥科技园距伦敦市中心96公里,驱车大约只需1个小时。该园区以欧洲商业经济中心伦敦为跳板,与欧洲及世界各地广泛建立联系。
剑桥科技园占地面积约60万平方米,已建成58栋建筑,总计可提供约17.7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园区整体建设以低密度的独栋楼宇为主,集科研、办公、商务、休闲于一体,同时还建有功能齐全的公共活动中心。园区为企业提供的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创新中心及公共活动中心,分别为企业提供创意支持及生活配套服务。
入驻企业大多属于附加值较高的行业
目前,剑桥科技园内有130余家企业,其中61%的企业初创团队源于剑桥,50%的企业成立于最近10年。企业类型包括跨国企业子公司、剑桥大学的分拆企业等,主要集中在生物制药及信息技术两大领域,同时还形成了专业的咨询服务公司,均属于附加值较高的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剑桥科技园已成功聚集了大批知名企业,成了英国的新兴产业技术中心。
剑桥科技园年产值约76亿英镑,年均增长率为6.3%,远高于英国年均3.4%的增长率。园区具备良好的企业孵化环境,聚集了大量的初创型企业。现有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30%的企业只有不到5名员工,75%的企业拥有不到30名员工。
生物技术产业是剑桥科技园的核心产业。园区有多家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包括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巴布拉汉姆研究所(Babraham Institute)、维康基金会(Wellcome Trust)等,这些研究机构在生物技术、化学、农业和医药行业成果显著。园区入驻了包括拜尔、安进、阿斯利康等在内的多家跨国医药企业的子公司。
六大举措实现园区精细化高效运营
成立专门研究机构 剑桥科技园由剑桥大学主导开发并成立委员会进行运营管理。剑桥科技园管理中心作为独立机构,负责园区日常管理及运作,并针对不同环节下设了相应的服务中心,还针对产业研究、成果转让、创业融资、技术服务、企业服务等五大环节分别设置了产业合作研究机构。其中,产业合作研究机构设立专职服务于产业的科研岗位,接受企业委托的科研任务,并由企业支付薪金,提供研究资金;沃夫森产业联络中心负责明确并保护个人、团体的专利权,鼓励知识产权转让;圣约翰中心负责为科研项目提供短期小额贷款,奖励具有创新性质的科研项目;剑桥大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则代表大学和产业界进行谈判,签订协议,以大学的科研成果入股,利用产业公司的金融优势进行上市筹资;剑桥企业中心负责建立一种企业文化,并在新的知识型企业创建过程中提供帮助。
激励科技成果转化 剑桥大学为促进科技园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科学技术成果向校外转移的政策。任何专利的授权人,包括个人、课题组或院系,都可以自主转化所拥有的专利。沃夫森产业联络中心鼓励本校知识产权转让,对学校应该分成的收入制定了“抓大放小”的分配政策。
创办产学研联合公司 剑桥大学成立了剑桥大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公司代表剑桥大学和企业进行贸易洽谈并签订协议,以剑桥大学的科技成果为投入取得股份,利用企业的金融优势及行业影响力募集基金,为成果转化筹集更多筹码。在实现自身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剑桥大学在教学和科研领域与产业界也保持广泛联系,包括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如产业界人士到学校举办讲座、进行授课;学生到公司实习、兼职等;教研人员为产业提供咨询服务、讲学或应聘参加企业的专家委员会;设立由产业支付薪金和提供研究资金的科研岗位;接受产业委托的科研任务,签订研究合同,取得合同收入或科研赞助等形式的经济回报。
获取政府资助 英国政府联合私营部门制定了系列商业融资计划,主要包括小企业贷款担保方案、区域风险资本基金、早期成长基金、风险资本信托基金、英国高技术基金、商业孵化基金等。英国在计算机和通信器材的采购方面,要求政府部门、政府实验室和国营企业必须从本国公司购买,从而进一步促进本国企业在上述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此外,政府政策优先支持源于大学的新创科技型企业。
引入风险资本 巴克莱银行对剑桥科技园的早期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该银行在剑桥科技园设立办事处,专门支持新型风险企业,凡符合政府企业担保计划规定的风险企业都可以在该银行透支或定期贷款。正是由于巴克莱银行及其他风险投资公司在早期资金筹措上的带头作用,剑桥科技园才能够不断地吸引私人风险投资的支持。英国政府采取贷款担保措施是银行风险资本较早介入科技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市融资 1995年6月19日,伦敦证券交易所二板市场AIM成立,为小规模新成立和成长型公司服务。这是继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之后欧洲成立的第一家二板市场。该二板市场最主要的特点是上市标准较低,公司的资本规模通常在200万~2000万英镑,同时也接受低于200万英镑资本的公司。剑桥科技园通过创业孵化器的建立和风险投资公司的共同定位,加快了初创企业的成长过程。
未来,剑桥科技园的定位不会变化,还是主要作为英国境内的“磁铁”,吸引全球大企业在其附近开设分公司,其中剑桥大学在促进大学与工业联系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科技产业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环境。
(作者单位:火石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