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安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出炉

要求医疗机构加强药品耗材安全管理

2023-10-12   01●要闻   中国医药报  

本报北京讯 (记者王晓冬) “加强药品耗材安全管理。加强药品耗材采购、储存、调配、使用全程管理,对高警示药品及易混淆药品,分别存放并设置警示标识,确保药品耗材存储环境符合要求并处于有效期内,及时清理过期药品耗材。特别是对机构内制剂、高警示药物、毒麻精放等重点药物类别加大管理力度。严格防止假冒伪劣、过期药品耗材流入临床,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耗材,加强患者自带、外购药品使用管理。对可重复使用的耗材,加强洗消、检测管理,及时清除超使用寿命、性能不达标的耗材。”10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患者安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加强药品耗材安全管理。

《方案》实施范围为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求连续3年每年至少完成1轮全院巡检排查和全院患者安全专项培训,至2025年末,患者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每百出院人次主动报告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年均大于2.5例次,低风险病种住院患者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方案》包含3个方面12条具体措施。一是确保医疗服务要素安全,要求医疗机构加强药品、耗材、医疗设施设备、人员等医疗服务要素的安全管理,规范整体流程,排查风险隐患。二是保障医疗服务过程安全,要求医疗机构加强日常诊疗、检查检验、急诊急救、院内感染控制、深静脉血栓预防等医疗服务过程的安全管理,同时做好诊疗信息的保护与应急处置。三是优化患者安全管理机制,要求医疗机构健全常态化管理体系,完善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机制,并在医疗机构内增强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文化。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