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va:成败皆缘于兼并

2023-09-23   03●医药专刊 产业·企业   中国医药报  

六、Teva应对仿制药价格下滑的举措

随着各个国家和地区陆续推进仿制药普及或仿制药替代,全球主流医药市场的仿制药价格都呈现出下降趋势,2015年以后的美国仿制药市场更是因为竞争白热化而出现萎缩,大部分仿制药公司都开始感觉到无利可图。但是如果抛开债务不言,Teva的盈利能力还是能够与20年前持平,甚至稳中有升。其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笔者经过分析,大体总结为以下6点。

1.降低对夕阳性市场的依赖,业务向朝阳市场转移。

在Teva的战略中可以找到这么一条:聚焦关键性的增长型市场,并建立持续领先的优势。欧洲是继美国之后快速发展起来的仿制药市场,所以Teva在1990年之后就不遗余力地在欧洲市场布局。此后,Teva又相继布局了日本和拉美市场,并希望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领先优势。根据Teva的2017年财报,该公司有50.36亿美元的仿制药销售额来自美国,39.94亿美元来自欧洲,32.27亿美元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

2.重视原料药(API)的开发和供应能力。

提供高质量、稳定的原料药供应是Teva一如既往的战略重点。Teva是原料药出海打头阵的企业,深知原料药的重要性,根据其2016年的年报,Teva在全球范围内有20个API生产工厂,能够生产300余种API。Teva熟练掌握了化学合成、半合成发酵、酶促合成、高效制造、植物提取、多肽合成、维生素D衍生物合成和前列腺素合成等多项制造技术,能够按照指定生产出粒度、晶型、比表面积符合标准的高质量原料药,其每年原料药的销售额达7亿~10亿美元。

3.抓住首次进入市场的机会。

布局首仿一直是Teva产品战略的重中之重。在美国,仿制药的价格随产品数量的增多而下滑,即便是没有市场独占期,首仿药在原研药专利到期后的两年内也都能够保持非常不错的价格。如果能成功挑战专利获得市场独占期,那么将可能有上亿美元的销售收入。科睿唯安Newport数据显示,Teva作为挑战专利最多的仿制药巨头,仅在1998—2018年间,提交的paragraph 4申请就高达231项,在2006年一年就拿下了辛伐他汀、舍曲林、安非他酮缓释片和普伐他汀的市场独占期。

4.开发高附加值的仿制药和Biosimilar。

开发高附加值的仿制药是Teva多年来一直奉行的产品战略之一。通过收购或建立领先的技术平台,开发高准入门槛的仿制药或品牌仿制药,是Teva仿制药业务盈利能力强于其他巨头的关键因素。Teva的最强项是吸入剂和口服缓控释制剂,这两种制剂在其2017年的仿制药销售额中分别占17%和18%。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为哌甲酯缓释片,2017年的销售额达 12亿美元;安非他命/右安非他命缓释胶囊和布地奈德吸入剂,销售额峰值也先后接近12亿美元。让Teva失望的是Biosimilar,虽然布局较早,但只是赶上了“晚集”,竞争赛道的龙头地位早已被安进、辉瑞、山德士等巨头抢走。

5.仿创结合,培育专科品牌药。

在Teva 2007年的战略中有这么一条:建立临床属性差异化的产品管线,这些产品可通过独特的采购方式为患者或保险公司创造真正的价值。基于这一点,Teva收购了默克雪兰诺的妇科药部门,收购Barr获得了大量避孕药品种,这些产品很快就为Teva搭建起一个妇科和产科品牌药管线。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Teva收购Ivax后基本就建立起了领先优势,随后又收购了多家吸入制剂载药技术公司,先后开发出Duo Resp Spiromax、Air Duo Respi Click、Armon Air Respi Click、Cinqair等一系列产品,成为仅次于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和勃林格殷格翰的第四大吸入剂巨头。

6.生产线升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作为仿制药巨头的Teva一直很重视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供应链的优化。尽管Teva在全球有近百家工厂,但该公司的管理费用支出仅为6%。作为全球产能最大的制药企业之一,Teva仅有 3.7万名员工,平均每名员工年产出药品达250万制剂单位,效率远超Mylan和印度仿制药巨头,平均每个员工年贡献销售额超过42万美元,几乎已经接近美国一线制药巨头的水平。

另外,Teva在美国拥有药品销售和配送公司,自行配送药物也是其提高盈利能力的一大关键因素。近年来,Teva在积极探索新的销售模式,选择自营与代销相结合、OTC与处方药相结合等方式,以便在保障销售规模的前提下,实现销售成本最低和利润水平最大化。 (七)

(摘编自《仿制药企兴衰启示录》,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