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腐高压下,医药行业或迎一轮深度洗牌

2023-08-19   03●医药专刊 产业·企业   中国医药报  

□ 涂宏钢

高压反腐如火如荼进行中!

8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就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发布有关问答。其中提到,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教育部、公安部、审计署、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等9部门,共同启动了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医药行业“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坚决整治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构建风清气正的行业氛围,为医药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此次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的重点在于六个方面:一是医药领域行政管理部门以权寻租; 二是医疗卫生机构内“关键少数”和关键岗位,以及药品、器械、耗材等方面的“带金销售”; 三是接受医药领域行政部门管理指导的社会组织利用工作便利牟取利益; 四是涉及医保基金使用的有关问题; 五是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在购销领域的不法行为; 六是医务人员违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

从中央到地方,反腐行动逐步进入“深水区”

进入2023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全面加强了对医药领域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和深度,这场反腐风暴正不断影响着整个行业。

今年1月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了一篇名为《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的文章,其中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民生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5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要求健全完善行风治理体系,重点整治医药领域突出腐败问题。其中,纠风成员单位从往年的9个增至14个。

7月份以后,反腐力度进一步加大。

7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9部门召开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视频会议,聚焦医药领域生产、供应、销售、使用、报销等重点环节和“关键少数”,对集中整治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各地各部门4000余人参加了会议。

7月15日,国家医保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3年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2023年医保基金飞行检查,主要检查定点医疗机构的医保内控管理、财务管理、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执行情况、医保基金使用过程中涉及的医疗服务行为和收费行为等。

7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召开动员会,部署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会议明确指出,集中整治医药领域腐败问题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净化医药行业生态、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

此后,湖北、广东、北京、上海、山东等省市纷纷发布文件或召开会议开展反腐行动,公开举报电话,反腐行动在全国强力推开。

在高压整治医疗腐败的行动下,已有一批医院“一把手”和重点岗位人员陆续落马。笔者据公开信息所做的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8月15日,今年已有177位医院主要负责人被查,数量已超去年全年的两倍,此外还有诸多科室主任被查。

反腐行动对医疗领域和医药行业的影响

持续的高压反腐,必将有效净化医疗和医药领域的环境,规范医生执业行为和药企经营行为,促进医药产业优胜劣汰。笔者认为,持续的高压反腐将带来以下变化。

医院和医生医疗行为变化

腐败的核心动力,来自于医院的医生、主任、院长从药械的招标、进院和处方的自由裁量权获得利益分配,换句话说,就是腐败可以通过利益驱动来扭曲真实的临床处方行为。如果没有了扭曲的利益驱动,医生可能会更加关注药物的疗效与患者获益,一些治疗性的药品反而会获得更好的认同。

随着高压反腐的持续和医院事实上利益方式的改变,未来治疗价值不高的伪创新药进院可能性将微乎其微,院长、科主任等既不申请也无意推动,这样一来,已经进院的产品将会被动躺赢。这一点也会倒逼药企对创新价值不高的新药不再发力。

此外,一些安全但效果不明显的药物,比如辅助用药和高价走费用的产品,将会被清理淘汰。因为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没有了利益驱动,医生处方会越来越少,这样就会出现一些导向性的变化,医药产业结构也将会因此发生很大调整。

同时,医生的整体真实收入会有所下降。一些背负房贷、车贷等生活压力的普通医生,可能会更加积极地去寻找多种合理合规合法的创收方式。比如开展多点执业,去民营医院等更加市场化收费的地方出诊,积极做医学科普,做医生IP成为网络达人等。这样的生态变化可能会给民营医院的招聘、多点执业医生的来源和时长等,带来一个相对不错的契机。

值得关注的是,高压反腐使灰色利益大幅减少,也会让一些医生、科室和医院出现“半躺主义”和不作为现象。因此,如何进行有效激励和医疗行业的薪酬福利改革,将是下一步管理层的核心目标之一。因为,如果大批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公立医院的医生选择“半躺”,必然让门诊看病和排队手术的病人形成一种新的拥挤和“堰塞湖”效应,从而催生新的权力寻租。而且这种情况现在已有发生,也必须立即着手解决。

上述情况也会导致一些治疗、检查和药品的使用出现下降,对一部分辅助检查、医药和器械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医药代表量减质升

持续的高压反腐,将使医药代表拜访医生越来越难,限制越来越多,医药代表备案制的严格执行可能会重新提上日程。在这种背景下,不能给医生传递有价值的医疗学术内容的医药代表,将无法得到医生的接待。这会加快整个医药代表的结构调整。而且随着整个行业走向集中,医药企业数量将会不断减少,包括规模企业兼并重组之后也会不断组合优化,整个医药代表的绝对数量在未来3~5年有可能因此继续减少一半以上,医药代表的素质水平和准入门槛也会不断提升。

营销与学术推广走向规范

从近一个月情况来看,整个医药行业都会承压,目前所有的推广行为、近期的学术会议包括医药代表的服务,很多都已暂停。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最新发布的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问答中明确指出,“规范开展的学术会议和正常医学活动是要大力支持、积极鼓励的”。明确的政策指导,将让整体的学术会议数量减少,而质量和关注度将得到提升,无价值的甚至虚假的会议将受到遏制。这对大批有学术价值产品的规模药企和创新企业是一个利好。

反腐行动也让医药行业迎来压力下的市场优化集中,一批依靠带金销售、价格昂贵、毫无竞争力的药品,将会在公平市场竞争情况下被自然淘汰。医药行业的过度营销与无效浪费行为将得到遏制,药企经营的人力成本和营销费用将得以下降,回归到产品和临床获益本身,把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研发与创新。预计医药领域将出现两极分化:普药、仿制药大部分集采;创新药更加注重疗效。长期来看,拥有突破性疗法的创新药企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笔者认为,此次高压反腐也是一次医药行业进行系统性和结构性调整的契机,通过行政、司法和市场等方式多维打击“坏孩子”,整治行业“顽疾”,同时也希望把一些被迫跟随的“坏孩子”最终变成“好孩子”。所以,后期医药企业要做的应该是积极整改,努力变成“好孩子”。相信大部分企业会有更好的前景!

DTP药房和院边药店短期会受影响

高压反腐之下,预计一批院边药店和中小型DTP药房也会在短期内受到影响。医生出于各种原因会减少不必要的处方,但对于必须处方的核心治疗品种,很多大商业通过掌控院内配送渠道,拿了大批有竞争力的新特药和大品种的代理权,他们都有自己的DTP药房,所以受到的影响较小。而规模相对较小或者没有能力拿到代理权的企业,只能靠一些边缘品种来补充,他们在这次高压反腐中会受到一定影响。

但是从更长远的角度讲,由于药品进院越来越难,上市新药越来越多,院边药店和DTP药房将会变成特别重要的载体,甚至对很多产品是唯一重要的载体。所以长期来看,结合医保双通道政策,此次反腐可能会推动整个处方药零售业的发展和市场规模的扩大,既有临床品种从医院的被动挤出,还会叠加创新药上市的突飞猛进,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会推动这个行业大步向前。

医药企业上市与融资将更加严格

医药领域的反腐风暴,同样也在IPO市场掀起了波澜。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8月9日,今年已有12家医药公司终止IPO,其中沪市主板2家、科创板4家、创业板6家。如荣盛生物、汉王药业、力捷迅和致善生物等直接撤回了上市材料。而这些企业在被问询的过程中,都重点提及了销售费用与商业贿赂问题。

“商业贿赂风险”一直是医药企业在IPO审核中被监管部门重点问询的问题。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不约而同”地针对医药IPO销售推广,向中介机构提出了四大核查要点。

可以预见,今后医药企业IPO将更加严格,但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逐利的资本是最敏锐的。政策引导,使资本投向优质企业,让优质企业的融资环境和发展环境更加宽松,让良币驱逐劣币,才真正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要求。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