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对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因为睡觉的时候人的体温、心率、血压都会下降,呼吸也会变慢,可以帮助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睡眠还可以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和脑功能的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帮助巩固记忆,保证大脑发挥最佳功能。因此,孩子的睡眠一直是家长非常关心的话题。
问 孩子周末总是很晚才睡,一到上学日需要早起总是叫不醒,是否会影响健康?
答:一般情况下人体受到生物钟的影响,睡眠和清醒有一定的生理规律。即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正常人每天晚上困倦和早晨睡醒基本上会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时段,短时间切换生物钟是不现实的。
如果周末习惯晚睡晚起,而在上学日又被迫早起,孩子就没有得到充足良好的睡眠,人体为了保持内在平衡,就会通过调整原有生物钟来补偿休息时间,表现为白天困倦、提不起精神,甚至可能在课堂上打瞌睡。
建议家长督促孩子保持规律的生物钟,不要因为周末或放假就晚睡晚起,以保障孩子的睡眠质量和上课质量。
问 孩子最晚应该几点睡觉?每天至少需要睡多长时间?
答: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有着不同的睡眠需求,这是因为睡眠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身体状况、心理压力、睡眠环境、饮食和日常的睡眠习惯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因素对睡眠的影响也会发生变化。对于孩子来说,睡眠与脑部发育密切相关,所以孩子所需的睡眠时间普遍比成人更长。
刚出生的婴儿每天需要睡16~20小时,2~5岁的儿童每天的睡眠时间和清醒时间应大致相等,均为12小时左右。
对于中小学生,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问 睡眠对孩子发育如此重要,那睡眠时间是不是越长越好呢?
答:有研究表明,睡眠时间过长会影响大脑功能,使人更易患糖尿病,还有可能增加癌症风险。所以,睡眠时间过少或过多均会带来问题,具体需要多少睡眠时间还是要依据自身情况来确定。
对于未成年人而言,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建议6~13岁的儿童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11小时;14~17岁的青少年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10小时。
问 孩子每天都睡足了推荐时长,为什么白天精神还是不太好?
答:其实,良好的睡眠不仅取决于睡眠时间的长短,还取决于睡眠质量,也就是深度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占整晚睡眠的比例。虽然不借助专业设备很难监测深度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的具体时长,但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观察来判断孩子的睡眠质量。
好的睡眠质量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上床之后很快就能入睡,大约5~15分钟即可;
●睡着的时候不打呼噜,也不会半夜突然惊醒,很少起夜;
●第二天白天精神状态良好、头脑清醒,上课不打瞌睡、学习效率高。
而当睡眠质量不好时,即使睡眠的时间充足,醒来后仍然会哈欠不断、精神萎靡。所以,如果想要提高孩子白天的学习效率,不光要关注孩子的睡眠时长,还要关注孩子的睡眠质量。
问 如何提升孩子的睡眠质量?
答:提升孩子的睡眠质量,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并且要尽可能坚持,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比如睡前不要喝咖啡或浓茶,晚饭也不宜吃得过饱,睡前3小时应尽量少吃或者不吃东西。此外,尽量避免在睡前半小时内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更不要在床上使用。
●加强体育锻炼,但最好不要在睡前2小时内进行。《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中明确,儿童青少年应每天进行累计不低于60分钟的中高等强度身体活动,例如体操、骑车等。每周有不少于3天的时间进行高强度身体活动和增强肌肉力量、骨健康的抗阻运动,如仰卧起坐、跑步、足球、篮球等。
●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问 改善睡眠环境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想要改善睡眠环境,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建议:
●选择合适的寝具,比如软硬适中的床垫、高度适宜的枕头、清爽透气的被褥等,并经常清洗晾晒,保持整洁干燥;
●控制卧室的噪声,尽量低于30分贝;
●睡前卧室光线也不宜太亮,可以拉上窗帘,关闭主照明灯具,保证室内光线柔和暗淡;
●卧室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可以选择安装纱窗或使用一些防虫产品,避免苍蝇、蚊虫等影响睡眠;
●保持卧室温湿度适宜,建议维持室温23℃左右、湿度40%~70%,这样更有益于睡眠;在秋冬季节可以考虑使用加湿器。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