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佳
日前,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注射液、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注射液陆续获批用于肥胖或超重适应证。
相关信息迅速引发广泛关注,中国健康传媒集团舆情监测系统显示,与其有关的报道随之达到顶峰。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预计到2025年,我国减重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87亿元,并将保持高速增长,至2030年预计达到149亿元。百亿元减重药物市场引来辉瑞、礼来、安进、信达生物、海正药业、丽珠集团等国内外药企纷纷入局。
减重药物赛道的未来发展受到行业关注。
前景广阔 争相布局
药物治疗是肥胖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相比于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通过减重药物控制体重疗效更确切;相较于手术治疗,采用药物治疗无手术并发症风险,副作用较少,患者接受度高。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有奥利司他、纳曲酮/安非他酮、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多款减重药物上市。而真正让减重市场受到广泛关注的当属诺和诺德开发的GLP-1RA类减重药物司美格鲁肽减肥针。2022年,该产品全球销售额约16亿美元;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销售额约为6.7亿美元,同比增长225%。
在我国,减重药物市场尚属于蓝海。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2021年12月发布的《体重控制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显示,目前我国仅有奥利司他胶囊一种药物获批用于肥胖或体重超重(体重指数≥24Kg/m2)患者的治疗,体重控制药物存在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目前我国有3个减重药物上市。
广阔的市场吸引大批药企布局,GLP-1RA类减重药物成为国内外药企研发的热点。
在众多布局减重药物市场的跨国药企中,礼来表现亮眼。今年4月份,其开发的GIPR/ GLP-1R双重激动剂替尔泊肽针对肥胖或超重相关适应证已完成全球Ⅲ期临床试验;5月份,其开发的GIPR/GLP-1R/GCGR三重激动剂Retatrutide也启动了肥胖症相关的Ⅲ期临床试验;此外,其开发的另一款小分子口服GLP-1RA类减重药物Orforglipron也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
除了礼来,勃林格殷格翰也积极参与GLP-1RA类减重药物开发。其与丹麦生物制药公司Zealand Pharma共同开发的GLP-1R/GCGR双重激动剂Survodutide今年5月公布Ⅱ期临床试验结果。
此外,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的开发者诺和诺德也在进一步跟进研究,其开发的司美格鲁肽50mg片剂的减重适应证Ⅲ期临床试验数据已公布。
不仅是跨国药企,一众国内药企也纷纷入局减重药物赛道。
早在2019年,信达生物与礼来达成合作,共同推进GLP-1R/GCGR双重激动剂玛仕度肽的研究,目前该产品在肥胖或超重人群中的研究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
通化东宝同时布局了利拉鲁肽注射液、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等仿制药以及GLP-1R/GIPR双靶点激动剂、小分子GLP-1RA等创新药,从仿制药到创新药,从单靶点到多靶点,从注射液到口服制剂均有产品在研。
此外,双鹭药业、万邦医药的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减重适应证也已经进展到Ⅲ期临床试验。智飞生物、复星医药、九源基因、丽珠集团等药企也在积极布局,跟进研发。(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