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引导 企业响应 市场诱人

放射性药品研发“蝶变”可期

2023-07-29   01●医药专刊   中国医药报  

2021年6月,我国首个针对核技术在医疗卫生应用领域的纲领性文件《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发布,进一步推动我国放射性药物研究与应用及发展,为国内医用放射性药物的技术研发及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今年4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改革完善放射性药品审评审批管理体系的意见》,系统回答了未来新体制机制下放射性药品审评审批、管理改革等问题,对促进放射性药物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药审中心出台《关于改革完善放射性药品审评管理工作方案》,建立由相关专业和综合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放射性药物专项工作组,扩充放射性药品专家库,持续推进相关指导原则制定工作,加快完善放射性药物技术指导原则体系

□ 郭婷

“放射性药物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这是北京大学王凡教授在新型靶点放射药物治疗技术研讨会上发出的感叹。此次研讨会是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药物信息大会/2023DIA中国年会暨展览会的一项重要活动。

“近年来,我国把放射性药物研发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对放射性药物研发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药审中心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成立放射性药物专项工作组,持续推进相关指导原则制定工作。未来还将推动多方协作联动,共同助力产业发展。”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审中心)副主任杨志敏表示。

会上,政企学研各方代表就放射性治疗药物在国内外的最新研发进展、国内外监管趋势等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会专家认为,利好政策大力支持,医药巨头和资本双轮驱动,放射性药物迎来了加速发展期。

市场快速扩张

“放射性药物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6年全球放射性药物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20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是以肿瘤治疗为主的放射性药物。”远大医药研发总裁史琳表示。

放射性药物名声大振,是从诺华入局开始。2017年10月,诺华以39亿美元收购了法国创新药上市公司Advanced Accelerator Applications(AAA);2018年,诺华再掷21亿美元收购了生物制药公司Endocyte,从而获得了Lutathera和Pluvicto两款放射性药物。Lutathera(177Lu-dotatate)于2018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luvicto(177Lu-PSMA-617)于2022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PRC)。

“这两个药物获批上市,尤其是像诺华这样的大型跨国药企对放射性药物的布局,激发了行业对放射性药物研发的热情。”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员李洪玉说。

为什么放射性药物引起全球医药产业界的高度关注?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霍力介绍,放射性药物是指用于临床诊断或者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者其标记药物,是临床核医学精准诊疗的基础。近年来,核医学诊疗一体化发展迅速,在实体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诺华全球Radioligand Therapy项目负责人Sibylle Jennings博士介绍,放射性配体治疗(RLT)药物是将放射性同位素与载体分子/配体(抗体或小分子)结合,使本身不具有靶向性的新放射性核素能够直接靶向递送至肿瘤部位,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减少对其他组织的损伤,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近年来,我国放射性药物研发与应用取得重要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管理司相关人士在会上介绍,目前我国批准放射性药物11种放射性核素,涉及33个药品品种;FDA批准放射性药物21种放射性核素,涉及59个药品品种。2021年,我国放射性药品市场规模50.5亿元,仅占化学药品制剂市场的0.6%,占药品市场的0.3%。

利好政策频出

2021年6月,国家药监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就放射性药物研发进行了部署。这是我国首个针对核技术在医疗卫生应用领域发布的纲领性文件,对推动放射性药物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鼓励放射性药物的研发创新,今年4月25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改革完善放射性药品审评审批管理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鼓励放射性药品研发申报、改革完善审评审批工作等工作目标,提出鼓励药品研发、优化审评机制等七个方面重点任务。

放射性药物具有特殊性,目前放射性药物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有关规范性文件管理,在审评审批环节未充分体现其特殊性。据介绍,《意见》提出,在受理、技术审评、检查、检验等环节体现放射性药品特点。在受理环节,拟针对放射性药品特点,制定完善放射性药品受理审查相关要求,加强申报指导。在审评环节,完善放射性药品技术审评体系,设立放射药品专门通道,给予单独审评序列。此外,还优化放射性药品注册检验、注册核查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药审中心化药药学一部部长王亚敏介绍,为落实和推进《意见》相关工作,药审中心出台《关于改革完善放射性药品审评管理工作方案》,建立由相关专业和综合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放射性药物专项工作组,扩充放射性药品专家库,持续推进相关指导原则制定工作,加快完善放射性药物技术指导原则体系。

自2020年6月以来,药审中心陆续发布《放射性体内诊断药物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放射性体内诊断药物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放射性体内治疗药物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为我国放射性药物研发提供了可参考的技术标准。

药审中心化药药学一部主审审评员周浩辉介绍,不同放射性药品间药学差异很大,为更好地服务和指导申请人研发,有必要制定放射性药物个药指南。放射性药物专项工作组筛选了一批放射性药物,根据其特点研究起草个药技术要求。

目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氟[18F]脱氧葡糖注射液成为首个药审中心撰写个药指南的药品。6月20日,药审中心发布《氟[18F]脱氧葡糖注射液仿制药药学研究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药企积极布局

近两年,在利好政策的助推下,我国药企纷纷关注和积极布局放射性药物。2022年2月9日,国家药监局批准远大医药的钇[90Y]微球注射液上市,用于治疗经标准治疗失败的不可手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今年1月31日,恒瑞医药官网发布消息称,其子公司天津恒瑞医药有限公司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关于镥[177Lu]氧奥曲肽注射液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批准公司开展一项用于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进展性、分化良好(G1及G2)、生长抑素受体阳性的成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瘤(GEP-NETs)的临床研究。

同时,医药企业在放射性药物交易与融资方面也动作频频。2021年底至今,数家拥有放射性药物管线的公司密集完成融资:先通医药获得 3.2 亿元D+轮融资;新旭医药获得4000万美元C轮融资;辐联医药获得2.5亿元A轮融资;艾博兹医药获得7500万美元A轮融资等。

我国放射性药物研发与应用虽然已取得重要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创新研发滞后。史琳表示,现有放射性药物市场已趋于饱和,缺乏打破竞争格局的产品。远大医药在放射性药物领域的布局从“临床未满足的需求”定位出发,确立差异化竞争策略。她介绍,钇[90Y]微球注射液是远大医药最早布局的一款放射性药物,此后,远大医药还布局了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这一创新技术领域。

王凡提出,在新药研发中要充分发挥医院研究的作用,加强研发转化。据悉,其所在团队研制的用于核医学SPECT显像的肿瘤显像剂99mTc-3PRGD2于2022年1月发布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该产品是一个全新机制和靶点的放射性药物,也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制的用于核医学显像诊断的1类新药。

周浩辉则建议申请人在放射性药物研发过程中加强与药审中心的沟通交流,结合产品的特点合理开展研发、生产和质量研究工作。良好的沟通交流可以尽早发现申请人研发中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药物上市进程。

霍力也提醒,放射性药物兼具药品和放射性物质双重属性,放射性药物研发不仅要关注有效性,还要特别注意安全性的评估。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