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炎夏日,外出时携带冷藏药品有方法

2023-07-18   04●安全用药   中国医药报  

冷藏药品是指对贮藏和运输有冷处等温度要求的药品。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药品贮藏条件中,冷处是指温度符合2℃~10℃的贮存运输条件。冷藏药品的稳定性和质量受温度的影响很大,温度变化可改变药品形态,导致药品氧化、分解、水解等,影响其理化性质,并易导致寄生虫、微生物生长。若不按药品说明书的贮藏条件冷藏,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药品变质和失效。

如果温度过高,药物稳定性会随温度上升而降低。温度每上升10℃,化学反应速度加快2~4倍。所以,如果高于规定的贮藏温度,药品会加速降解而降低甚至失去作用。如果温度太低,则会发生冻融,导致某些药物性质发生变化,进而可能导致药物变性或失效。如在低于0℃的条件下,胰岛素会因形成结晶体导致活性受到破坏而失效。

临床常见的冷藏药品包括:所有的生物制品和部分活菌制剂、眼用制剂、妇产科用药、免疫调节药、抗肿瘤药物等。具体哪些药品需要冷藏,可详细阅读说明书确认。药房药师在发药过程中,也会在冷藏药品上粘贴“冷藏”标识并提醒患者。

需要冷藏贮存的药品在较短的时间内暴露于室温下,一般不会对药品质量产生明显影响。因此,短途外出携带时不需采取特殊装置,只需将药品带回室内后立即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贮存即可。如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虽然要求在2℃~10℃避光贮存,但在说明书注意事项中也明确提到“本品在常温环境下携带和使用,避免高温”。

外出旅游路途较远时,则应采取相应的贮存措施,建议用冷藏设备携带转运冷藏药品。如果使用医用保温箱,在保温箱内壁两侧及上部各放置1个释冷好的冰袋,可在13个小时内将箱内温度维持在2℃~10℃。需特别提醒的是,应避免在保温箱下部放置冰袋,以免导致下部温度低于2℃而影响药品活性。如果放置的是冷冻好的冰袋,则建议药品用泡沫塑料或纸包裹后再放入保温箱中,避免药品直接和冰袋贴合,造成药品温度过低而引起失效或变性。

对于部分开封后需要分次长期使用的药品,如胰岛素、眼药水、鼻喷剂等,开封后可在室温贮存。胰岛素注射液及鲑降钙素鼻喷雾剂开封后最多可存放28天,28天后如未用完建议丢弃;冷藏的眼药水一般开封后可在室温贮存最多7天,7天后没用完应果断丢弃。

需要注意的是,冷藏药品开封后在室温下贮存也不要高于25℃,否则可能会加速药品失活而影响药效。故若室温高于25℃,仍建议将药品冷藏贮存,同时为避免受冰箱湿度影响,可将药品存放于密闭干燥的容器后,再放置于冰箱中冷藏。

夏季旅途中,冷藏药品开启后可否置于室温,最长贮存多久都“因药而异”,患者一定要详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品贮存及其他注意事项,按要求规范操作。

(中国药学会供稿)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