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史上最大幅度涨价后,两位相关高管被查

片仔癀公司深陷舆论旋涡

2023-06-01   03●舆情看点   中国医药报  


□ 董臻

5月5日,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片仔癀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主导产品片仔癀锭剂国内市场零售价格将从590元/粒上调到760元/粒。这是片仔癀锭剂2016年以来的第4次提价,也是片仔癀锭剂历年来提价幅度最大的一次。距离涨价风波不到一周,片仔癀公司两位高管双双被查的消息再次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舆情监测中心数据显示,以5月5日—18日为监测时间段,如图所示,舆情走势整体呈“双峰式”。片仔癀公司公告涨价后,5月6日,舆情迅速到达最高峰;5月11日,片仔癀公司两位高管被查的消息曝出,舆情出现第二个高峰。

片仔癀锭剂大幅涨价

公开资料显示,片仔癀公司于2003年在上交所上市。该公司旗下最著名的产品是与企业同名的片仔癀系列产品,其中又以片仔癀锭剂为经典产品。片仔癀属于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这也让其拥有更大的自主定价权。

5月5日,片仔癀公司宣布片仔癀锭剂国内市场零售价格将从590元/粒上调至760元/粒;同时,海外市场供应价格相应上调约35美元/粒。

片仔癀锭剂涨价一事迅速引起舆论关注,媒体梳理了片仔癀系列产品近几年涨价情况。

腾讯网发表《片仔癀涨价新高背后 警惕炒作再起、穿越成长周期靠什么?》一文称,据西南证券统计,2004—2020年,片仔癀锭剂一共提价19次。零售价从325元/粒升至590元/粒,提价幅度达81.54%。近三年未涨价的片仔癀锭剂,本次超28%的涨幅创下历史新高。

舆论认为,此次片仔癀锭剂涨价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原料价格上涨。片仔癀系列产品涉及的药材主要包括麝香、牛黄、蛇胆、三七。其中,麝香是关键成分。麝香的销售企业及销售数量需取得国家林业主管部门行政许可,目前国内可以销售麝香的企业屈指可数;产品所用的其他药材,企业通过市场渠道采购,采购价格随行就市。

《中国经营报》发表《一粒从590元涨到760元 “中药茅”片仔癀再提价》一文称,片仔癀公司表示,2022年,药材价格的波动对片仔癀系列产品的成本产生一定影响。从长期看,麝香、牛黄和蛇胆的价格呈上涨趋势。

微信公众号“赛柏蓝”发表《片仔癀涨至1粒760,中成药大品种开启涨价潮?》一文称,片仔癀产品涨价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对动物类药材的严格管制有关,经历了“地龙事件”之后,国家对野生动物类药材管制更加严格。同时,由于进口天然牛黄容易携带疯牛病病毒,目前我国已严禁进口天然牛黄;麝香产量一直不大,原料供给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时代财经发表《被炒成“神药”,片仔癀官宣史上最大幅度涨价,一粒要卖760元》一文称,华安证券研报指出,原材料的稀缺性在拉升成本的同时,也限制了产能。对于片仔癀公司来说,提高产品价格可以对冲原料价格上涨和其他成本上升的压力,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业绩。

二是认为片仔癀公司多元化发展不顺,业绩压力加大,导致公司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人民网发表《片仔癀提价背后的“两难”》一文称,有业内人士直言,涨价对于片仔癀公司实属无奈之举。不涨价,其他业务尚难以支撑业绩;持续涨价,核心产品销售额面临下滑。片仔癀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近几年已出现乏力之态。

新浪科技发表《一口气上调170元/粒 片仔癀深陷“业绩不好就涨价”怪圈》一文称,业绩增长乏力导致片仔癀公司“扛不住了”,被业内认为是本次片仔癀锭剂大幅提价的原因。据片仔癀公司财报,2022年公司总营收为86.9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4.72亿元,同比仅增长1.66%。不论是总营收还是归母净利润,增长幅度都是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片仔癀公司化妆品、日化产品及食品板块的营收至今不足6亿元。片仔癀公司日化业务还遭遇质量危机,片仔癀旗下深抗敏专效滋养牙膏2022年两次被国家药监局监督抽检发现菌落总数超标,其中一次超标竟达14.4倍。

三是认为片仔癀价格上涨存在炒作因素。人民网发表《片仔癀一药难求,究竟为哪般?》一文称,片仔癀价格飙升,背后无疑存在着炒作因素。片仔癀是独家产品,容易形成垄断,也容易引发恶意炒作。作为稀缺品种,片仔癀出现供不应求时,就会披上投资的金融属性,价格就会越炒越高,越高越炒,出现投资“羊群效应”。

全球财说发表《当片仔癀开始低调:我不是“神药”》一文称,不知从何时起,片仔癀从救人性命的“仙丹”,逐渐衍化成高净值群体的社交货币。2021年6月起,全国范围出现片仔癀断货涨价的情况,线下药店不得不开启片仔癀限购模式和预约模式,每人每月限购两粒。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不少人开始囤积居奇,以牟取暴利。消费者认为,这最初就是一场“自导自演”的饥饿营销,先囤货,再提高价格出货。

涨价或成中药市场普遍现象

片仔癀锭剂价格飙升,也引发舆论对中药市场的关注。如关注安宫牛黄丸、东阿阿胶等中药品种提价情况。

微信公众号“中新经纬”发表《片仔癀涨价后:线下缺货线上“限购”,安宫牛黄丸也要涨?》一文称,不仅是片仔癀,安宫牛黄丸也含有牛黄、麝香。安宫牛黄丸是片仔癀公司押注的另一大单品,片仔癀公司在2022年年报中提出,做优片仔癀、做大片仔癀牌安宫牛黄丸市场。北京同仁堂安宫牛黄丸最近一次提价是在2021年年底,提至每丸860元,价格涨幅约为10%。5月9日,中新经纬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北京同仁堂董秘办与药品零售子公司北京同仁堂商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方均表示最近没有收到涨价通知。

《北京商报》刊发《中药巨头困在涨价里》一文称,5月8日上午,受产品提价消息影响,片仔癀公司开盘一字涨停,连带健民集团、马应龙、东阿阿胶、同仁堂等中药股跟涨。连续多年提价的中药企业还有东阿阿胶,2006—2019年,东阿阿胶累计提价17次,250g阿胶块的价格从25元涨至1499元。但最终,经销商面临清库存压力,东阿阿胶的增长泡沫被戳破。稀缺品种给了中药企业提价的底气,但依靠提价能获得多大的成长性仍是未知数。在2023年的投资者活动上,东阿阿胶一位高管坦言,过去该公司阿胶产品业绩增长出现波动的原因之一是提价过于频繁,价格与价值背离,违反了客观规律。专家认为,药品是用于治病的,遭爆炒的药品,其功能已不再仅是治病,而是沦为炒作赚钱的工具,功能的转变将导致药品质量不再受到重视,如此势必增加用药安全风险。药品只有保持合理价格,才能让患者吃得起、用得上。

此外,有观点认为,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规范药品价格。每日经济新闻发表《一粒片仔癀760元 药品应该让老百姓吃得起》一文称,药品应该让老百姓吃得起,同时药品价格也需要由政府进行监管。

相关高管落马引出贪腐问题

距涨价风波不到一周,5月10日晚,漳州市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漳州市九龙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潘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丛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消息,片仔癀公司两位高管双双被查的消息引起舆论轩然大波。

微信公众号“财通社”发表《片仔癀掀反腐风暴!两名灵魂人物背后的“爆炒”故事》一文称,片仔癀实控人为漳州市国资委,漳州市九龙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龙江集团)是片仔癀公司的直接控股股东,潘杰不仅是九龙江集团现任董事长,也是片仔癀公司前董事长。5月11日,片仔癀公司发布公告回应刘丛盛被查一事表示,尚未知悉刘丛盛被调查的具体原因,公司其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均正常履职。片仔癀公司强调,公司拥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机制,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规范运作。公司将尽快对刘丛盛原负责的业务做好妥善安排,使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不受该事件影响。

就在潘杰、刘丛盛被调查消息发布的同一天,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部门联合印发《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提出要重点整治医药领域突出腐败问题。

片仔癀公司股价也受到波及。新浪财经报道,5月11日,片仔癀公司股价震荡下行,截至收盘下跌2.65%。

其他中药老字号企业的贪腐行为也再次被提及。时代财经发表《“神药”滋生腐败?中药老字号们困在反腐里,前有同仁堂,如今片仔癀》一文称,2022年3月,东阿阿胶原党委书记、总裁秦玉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华润医药控股有限公司纪委和山东省聊城市监察委员会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与秦玉峰一同接受调查审查的,还有东阿阿胶原党委委员、高级副总裁吴怀峰。中药老字号企业的高管们想要功成身退似乎并不容易,同仁堂的塌方式腐败也应引以为戒。同仁堂内部的反腐风暴已经持续多年。2018年,同仁堂发生“过期蜂蜜”事件,由此引发高层人事“地震”,多位管理人员落马,其中包括同仁堂原董事长高振坤、原总经理刘向光、原副总经理王清泉等。高振坤牢牢把住豹骨、麝香、羚羊角、牛黄等濒危细料的采购权,利用供给和信息优势牟取私利达1500余万元。2022年初,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二审刑事裁定书显示,同仁堂原副总经理王清泉利用职务便利,收受财物约331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60万元。

舆情点评

片仔癀锭剂此前有多次涨价,但今年5月的涨价幅度之大前所未有。近年来,中药材、中成药涨价已成趋势。诚然,成本上涨是导致药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合理范围内自主定价是正常的市场行为。舆论关注的是,成本上涨与提价幅度之间是否匹配,成本上涨是否是提价的通用“借口”。

据报道,片仔癀公司几次提价,对提振公司业绩作用有限,甚至引发销量下滑。频频提价,也引来人们对其产品单一、创新不足等的质疑。“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涨价狂飙,短期内可能会拉动业绩,但从长期来看,其可持续性有限,且承担着声誉受损的风险。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都需要企业考虑和权衡。

一方面,作为稀缺品种,部分属于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的中成药在价格上拥有话语权。当药品披上投资的金融属性,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就会不断被拉大。很多网民表示,类似片仔癀锭剂的价格已非普通老百姓能承受起的。也有专家表示,当药品偏离了治病救人的价值,其质量及用药安全也将存在较大隐患。针对药品领域囤积惜售、炒作等市场乱象,有关部门需要加大整治力度。同时,药企也需做好配合工作,确保药品价格的合理性,维护正常有序的药品市场秩序。

另一方面,近年来,企业领域的反腐逐渐成为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一环。日前,14部门联合开展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领域纠风行动,医药行业反腐不断升级。企业合规经营意识、管理治理水平都面临考验。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