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婷
日前,国内上市美妆企业陆续交出2022年成绩单。其中,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熙生物)、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泰妮)两家企业发展势头迅猛,营收规模均突破50亿元大关。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企业都起源于制药企业。事实上,药企分羹化妆品市场已屡见不鲜,但大多都不太成功。华熙生物、贝泰妮为何能杀出重围?有关专家认为,强化研发实力、切入功效性护肤品细分领域、抓住流量红利,是其成功“出圈”的重要因素。
“化妆品行业虽然具有‘重营销、重渠道’的特点,但在新营销时代,其硬核能力已从营销与渠道转向研发与产品本身。”山东省化妆品行业协会秘书长牟云帆说。
新跨界 聚焦功效护肤
近年来,各大药企跨界美妆市场动作不断,但大多做得不温不火。
与大多数药企切入普通化妆品赛道不同,华熙生物、贝泰妮等发力功效性护肤品,并快速成为赛道黑马。
根据华熙生物2022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华熙生物实现营业总收入63.59亿元,同比增长28.53%。其中,功效性护肤品实现收入46.07亿元,同比增长38.80%。
贝泰妮旗下主打功效性护肤品的品牌薇诺娜,已连续5年上榜“双 11天猫美容护肤类目TOP10”。该公司前身是云南滇虹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一个皮肤学级护肤品项目组。根据贝泰妮2022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14亿元,同比上升约24.65%。
在巨大市场潜力的吸引下,越来越多药企把目光投向功效性护肤品。2019年4月,广东太安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皮宝系列化妆品正式上市,专注问题肌肤修护;2022年7月,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晓平品牌跨界进军功效性护肤品市场……
重研发 技术“降维打击”
药企为何前赴后继跨步进入化妆品领域?
北京百思力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恒认为,由于制药行业监管严格,消费者对有药企背景的化妆品具有信任感。同时,对药企来说,化妆品研发门槛较低,产品变现更快,“可以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具有研发能力的药企进入化妆品赛道,对化妆品企业形成一种‘降维打击’。”牟云帆认为,一方面,药企研发优势明显,研发投入和研发能力远超化妆品企业,部分研发成果可在美妆领域得到很好转化;另一方面,基于长期对基础设施和生产质量的关注,药企在产品质量控制、质量体系建设、产品注册备案等方面具备丰富经验。
例如,贝泰妮设有研究院,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原料研发、功效性化妆品研发,2022年研发投入2.78亿元,占营业收入5.55%;华熙生物研发团队超过 800人,2022年研发投入3.88亿元,占营业收入6.10%。而晓平品牌功效性护肤系列产品,则诞生于鲁南制药的中药制药共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福瑞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天明介绍,该企业是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下属企业,其化妆品从配制、半成品暂存到罐装,全部在10万级净化车间完成,洁净标准远高于行业标准。不仅如此,该企业还建设数控中心,可视化地监控厂区及各工序环节,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