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医圣千古名方 造仲景品质好药

——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纪实

2023-05-20   04●专题   中国医药报  

图为仲景宛西制药董事长、总经理孙锋(前右)在了解中药提取车间运行情况。

图为仲景宛西制药六味地黄丸包装线一角。

□ 冯玉浩 赵小燕

医圣张仲景故里河南南阳古称宛城,秦岭余脉伏牛山脉位于南阳西部,形如卧牛的伏牛山脉腹地有着南阳市户籍人口最少的西峡县。尽管西峡县人少、耕地少,但在当地龙头企业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仲景宛西制药)的带动下,西峡县人均GDP和工业产值却并不少。

提出了“药材好,药才好”的价值理念,诞生了全国知名的“仲景”牌与“月月舒”牌中成药,打造了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连锁药店张仲景大药房……一个在医圣故里偏居一隅的山区小厂如何成长为横跨药材种植、中成药生产、医药商业等七大板块的中医药龙头企业?带着疑问,笔者亲赴伏牛山腹地,了解感受仲景宛西制药中药传承创新发展历程。

八百里伏牛

药材好自然药才好

深山藏好药。《本草纲目》中记载了1800多种中药材,伏牛山中竟有1300多种。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1978年5月,仲景宛西制药的前身宛西制药厂在此建厂。

“药材好,药才好”是仲景宛西制药长期以来做好产品的精粹要诀。

仲景宛西制药董事长、总经理孙锋认为,只有使用质量上乘、道地的药材,才能做出疗效确切甚至更优的中成药,从而要求公司的中药材品质要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

为了确保中药品质,自1998年开始,仲景宛西制药就依托八百里伏牛山,在野生、半野生的环境中打造山茱萸GAP种植基地。当时,国内中药材种植没有成熟的可供参考的GAP种植标准和规范,仲景宛西制药率先开启了国内中药材GAP种植基地的探索。

没有相关人才,就自己培养。现任仲景宛西制药中药材种植事业部总监的侯庆锋就是在那个时候进入仲景宛西制药的。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仲景宛西制药请来行业专家进行实地指导,将侯庆锋等这一批来自农学、林学专业的大学生培养成了中药材种植领域的行家里手。

随着国家药品监管部门相关政策的出台,2004年仲景宛西制药的山茱萸GAP种植基地顺利通过原国家食药监局的验收,成为第一批获认证的中药材GAP生产基地。

此后,仲景宛西制药陆续在河南武陟、温县,安徽南陵、岳西,四川彭山等道地药材产地建立山地黄、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仲景”牌六味地黄丸所用药材均源于自建药材基地。

除了自建基地外,仲景宛西制药还把目光投向了全国各地中药材道地产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裕民县、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侯庆锋骄傲地说:“哪里的药材好,我们就往哪里跑。”为公司找好药、为消费者把好药材关,成为仲景宛西制药中药材种植事业部的主要任务。

两千年传承

守正创新做现代中药

一味守旧,中医药就有被丢入历史博物馆的风险;盲目创新,中医药也可能迷失发展的正确方向。4月中旬,在国家药监局于南阳举办的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注册培训会上,有专家表示,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实现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孙锋深以为然。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他表示,现代中药的特点有三:要源于中医药理论体系;制造过程要更精确,质量要更稳定;药物疗效要更好、更确切。只有这样的中药才能被称为现代中药。

仲景宛西制药的核心产品多来自传承千年的古代经典名方。例如,六味地黄丸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张仲景《金匮要略》的“肾气丸”,逍遥丸则是通过《伤寒论》中的“四逆散”化裁而来。古代经典名方要想在当今焕发活力,离不开与现代科技的充分结合。

采访期间,笔者看到仲景宛西制药的浓缩丸全自动生产车间一尘不染,身穿蓝色连体工作服的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按流程操作,一瓶瓶六味地黄浓缩丸经检验后被打包装好。

仲景宛西制药的浓缩丸剂型依据传统中药水煎的特点,采用现代真空减压制备工艺,能够最大限度保留中药复方制剂的有效成分。据了解,企业通过承担六味地黄丸国家标准化项目,共建立38个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实施从道地产区选择、选种、育苗到采收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增加指纹图谱检测项目,制定总灰分、浸出物等成分指标,从而保证了六味地黄浓缩丸批间产品内在成分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建成从药材种植,到生产过程,再到销售终端的中药全流程质量追溯系统,实施全链条可视化、制度化的可追溯管理。

除了在工业制造上下功夫,仲景宛西制药还积极投入药物研发,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仲景宛西制药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的张仲景经方药重点研究室、原国家人事部批准成立的河南省首家中药研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省发改委批准建立的河南省中药经典名方开发工程研究中心。

同时,仲景宛西制药积极借力外部资源,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全面搭建张仲景经方文化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目前,仲景宛西制药正在利用真实世界研究、计算机模拟技术、动物实验、循证医学等药品研究方法,对经典名方左归丸、右归丸,经典产品天智颗粒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携万人同心

共荣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受限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特征,西峡人均耕地不足0.6亩,在以农业见长的河南省内,曾一度是经济落后的代名词。仲景宛西制药成长的过程,就是与生于斯、长于斯的老乡们同舟同行,让老乡们也能享受到发展成果的过程。1998年至今,仲景宛西制药与西峡等地的数十万药农签订种植合同,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孙锋认为,企业越是发展,就越是要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5月12日,仲景宛西制药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李明黎带队向西峡县高三学子捐赠价值近百万元的生脉饮口服液、板蓝根等药物,为高考学子健康保驾护航。

据悉,这项活动从1991年至今已持续了32年,仲景宛西制药已累计向西峡学子捐物价值近1500万元,受益学生达10万余人。与此同时,仲景宛西制药自成立以来还累计出资上亿元,在高等院校、中学、企业设立各类奖助学金和教育基金,助力学子圆梦。

在自然灾害与疾病面前,仲景宛西制药也展现出责任与担当。

从2003年“非典”到2008年汶川地震,再到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在应对危机的关键时刻,仲景宛西制药人不仅冲在前线,还积极捐款捐物,累计价值已超亿元。

仲景宛西制药的腾飞也谱写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华章。

在西峡,越来越多当地人进入药厂车间,步入药房门店,西峡这个传统农业县已逐步成长为工业强县。20年的时间里,西峡完成了经济的10倍增长,GDP从2001年的25.9亿元一路成长至2021年的283.9亿元。

在南阳,仲景宛西制药投资建设的“仲景之光紫铜浮雕墙”“医圣塔”“医圣殿”再现了医圣济世救人的一生;仲景百草园、仲景会馆药材标本墙,给了人们了解中草药的机会;医圣山上18米高的张仲景花岗岩塑像,也成为人们心中敬仰的中医文化符号。

在河南,仲景宛西制药已经成为医药产业熠熠生辉的“名片”。2019年11月,仲景宛西制药的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线通过了GMP认证验收,并取得581种中药配方颗粒产品的上市许可,一举填补了河南省内中药配方颗粒生产领域的空白。

从几十人的豫西山区小厂,到员工超2.1万人、营收突破112亿元的中医药龙头企业,40多年来,仲景宛西制药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在传承医圣张仲景中医药文化的同时,仲景牌产品也走进千家万户,持续为国人提供着来自八百里伏牛山的高品质健康服务。

 (本版图片由仲景宛西制药提供)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