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统称为体液,主要由水和分散在水中的溶质组成。人体通过体液的新陈代谢,保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电解质是体液中以离子形态存在的溶质,主要有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镁离子、钙离子、碳酸氢根等,其平衡在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中,钠离子和钾离子为维持体内恒定的渗透压所必需,而恒定的渗透压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何时需要补液
当发生急性腹泻、呕吐、大量出汗等情况时,人体内钠、钾丢失过多,可出现低钠血症、低钾血症,此时需及时补充钠、钾及水分,调节电解质及水的平衡,以免平衡紊乱发生严重后果。
与成人相比,儿童的体液总量多,基础代谢率高,体液调节功能尚未成熟,更易发生水与电解质紊乱。如发烧时,婴儿体表面积相对于体重更大,通过蒸发失水更多,若不补充足量液体,会使脱水风险增加。
口服补液盐与电解质饮料的区别
当患者发生急性腹泻时,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从体内丢失,此时需进行合理的液体治疗,即补充水和电解质“已经丢失的量”和“继续丢失的量”。口服补液盐Ⅲ是预防和治疗轻度、中度脱水的有效及性价比最高的治疗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低渗性口服补液盐Ⅲ(ORSⅢ)的成分和含量进行了推荐(详见表)。
每250毫升的ORS Ⅲ含钠量为253.5毫克,含钾量约为196.3毫克,总渗透压为245毫渗透摩尔每升(mOsm/L)。枸橼酸钠可以在人体内代谢为碳酸氢钠,起到碱化和缓冲作用。其中还含有葡萄糖,肠黏膜在吸收葡萄糖的同时可吸收一定量的钠离子,使肠黏膜对肠液的吸收增加,从而除补充水、钠和钾外,还对急性腹泻有治疗作用。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解质饮料,每250毫升中钠离子的含量范围为45~125毫克,钾离子的含量范围为12.5~50毫克。这些电解质饮料主打的卖点是其渗透压与人体体液渗透压相近,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以补充人体电解质的损失,维持运动耐力。相比之下,电解质饮料的钠、钾离子含量远远小于ORS Ⅲ中的含量,且多为无蔗糖配方。而自制电解质饮品,渗透压和其中钠、钾离子的含量比较难以精准控制,如果盲目使用有可能加重身体的电解质紊乱。
所以,电解质饮料或自制电解质饮品,仅适用于补充因运动后出汗导致的水分和电解质的流失,或日常补充水分。当患者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时,不建议饮用电解质饮料或自制电解质饮品来进行补液,因为这样达不到理想治疗效果。
补液的注意事项
首先,对胃肠炎、腹泻、高热、酒精中毒等引起的轻度、中度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患者需要根据情况适当补充口服补液盐,并注意使用禁忌。
其次,使用口服补液盐时要用温水溶解,不能用牛奶或果汁等其他液体来溶解;放凉后再次服用,可用水浴加热,严禁再次添加热水。
最后,患者存在严重腹泻,或出现严重失水或休克时,请立即前往医院就诊,由医师判断是否需要静脉补液。 (中国药学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