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蒙脱石散是一种石头做成的药物,或许有人会很震惊,石头也能治病吗?而且还是畅销的儿科用药之一?今天笔者就向大家介绍这种用石头做成的药物——蒙脱石散。
“蒙脱石”是一种怎样的石头
蒙脱石的名称来源于其首先被发现的产地——法国的蒙特莫里隆,是一种重要的黏土矿物,一般为块状或土状。
蒙脱石晶体是一种含水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把它加热到100℃~200℃时,水分会被蒸发而成为干粉。这种干粉重新遇水后,可吸收水分膨胀并超过原体积的几倍,变成糊状,且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及阳离子交换性能。
蒙脱石散的疗效与作用机理
因具有遇水后膨胀、吸附、带电和离子交换特性,蒙脱石在临床上成为治疗腹泻和消化道溃疡的药物。药理研究表明,蒙脱石对大肠杆菌、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金葡菌和轮状病毒及胆盐都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因此,对细菌性肠炎、轮状病毒肠炎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细菌分泌的毒素能够直接引起人体发热、腹泻等症状,而蒙脱石能固定肠道细菌毒素,阻止其入血,快速缓解腹泻、腹痛症状。
研究还表明,蒙脱石只能吸附致病性带电病原菌,而对表面不带电的正常菌群则无固定清除作用,因此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的风险相对较低。
当用3克蒙脱石散与水混合后服下,可均匀覆盖在人体整个肠腔表面并维持6小时之久,除清除病原体及毒素外,还具有保护黏膜和局部凝血的作用。
蒙脱石散对于胃溃疡、消化道出血以及新生儿黄疸也有一定治疗效果。此外,蒙脱石仅在肠道起作用,不会被人体吸收,因此不良反应较少,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便秘、呕吐等。
警惕使用蒙脱石散的误区
尽管蒙脱石散是一种常用药,且不良反应少,但如果错误使用,不仅会影响原本的药效,甚至还可能引起严重问题。
仅以少量水给婴幼儿喂药 给婴幼儿喂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许多家长喜欢将药物溶于一勺水中,一口将药喂完,但这种做法并不适用于蒙脱石散。事实上,3克蒙脱石散需要50毫升的温水溶解,如水量太少,蒙脱石将会沉积在婴幼儿口腔咽喉部,遇水膨胀后可能会引起婴儿窒息。
饭后吃药、餐前吃药、与果汁牛奶同服 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蒙脱石散的作用机理就是黏附胃肠黏膜,吸附病原体和毒素,而与食物同服,蒙脱石散的吸附层就会被食物填满,无法达到吸收毒素和病原体的目的。同理,服用抗菌药物和益生菌也应与使用蒙脱石散至少间隔2小时以上,以避免被吸附。
为了快速达到疗效,加倍服用 3克蒙脱石散就足以附着成人的整个胃肠壁,除急性腹泻第一次剂量可加倍以外,不建议自行超量服用蒙脱石散。如加量服用,并没有多余胃肠道黏膜供蒙脱石附着,反而会引起其相互之间的吸附,容易造成便秘。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蒙脱石散在包装、口味上对儿童有一定的吸引力,一定要放置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以免误服。 (安安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