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志钢
泡腾片是药品片剂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利用有机酸(如柠檬酸、酒石酸等)和碱式碳酸(氢)盐(如碳酸钠、碳酸氢钠等)反应制成泡腾崩解剂,置入水中,即刻发生泡腾反应,生成并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状如沸腾,故名泡腾片。泡腾片具有崩解快速、服用方便、起效迅速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儿童、老年人以及吞服困难的人群。经过调味后的泡腾片口味较好,更易被接受。
三种维生素C泡腾片各有不同
药品维生素C泡腾片 属于非处方药物,市场上常见两种规格,每片中含主要成分维生素C为1g或0.5g。该品用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有其明确的适应症,如增强机体抵抗力,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或其他疾病;用于患者病后恢复期、创伤愈合期及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用于预防和治疗坏血病。
该类维生素C泡腾片应在医师指导下,按产品说明书的用法和用量规范使用。
保健食品维生素C泡腾片 属于营养素补充剂,具有补充维生素C的保健功能,有明确的量效关系和适宜人群,同时有其规定的用法和用量。如有的产品所规定的适宜人群为需要补充维生素C的4~17岁人群,有的产品适宜人群为需要补充维生素C的成人。
该类产品除了要在最小销售包装上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的警示用语外,产品标签和说明书上一般还会标明不宜超过推荐量或与同类营养素补充剂同时食用、适宜人群外的人群不推荐食用本产品等注意事项。
目前,营养素补充剂已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其中规定了不同年龄段的适宜人群每日用量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如营养素补充剂维生素C,成人的每日用量范围为30~500mg,14~17岁人群的每日用量范围为20~200mg。
固体饮料维生素C泡腾片 属于普通食品中饮料的范畴,产品属性名称为固体饮料,产品形态为块状,供冲调或冲泡饮用。产品标签上不能宣称保健功能,其最小销售单元必须标示“本产品不能代替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作为警示信息。
该类产品配料表中的主要成分一般是糖类(如乳糖),添加维生素C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规定,维生素C在固体饮料类中的允许使用量为1000~2250mg/kg。市场上维生素C泡腾片的产品规格一般为4g/片,以此计算,每片该类产品中维生素C含量为4~9mg。准确含量可根据产品标签上标注的营养成分表计算。
以上三种类型的维生素C泡腾片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的是药品维生素C泡腾片;其次是保健食品维生素C泡腾片;而固体饮料维生素C泡腾片作为普通食品,其维生素C含量最低。消费者可根据自身的使用需求选购。需特别提醒的是,因药品维生素C泡腾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使用,且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注意事项
维生素C泡腾片应放入冷水或者40℃左右的温开水中,待其完全溶解后再服用,而且最好现泡现喝。因为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变质、分解失效。如果用100℃的开水冲泡维生素C泡腾片,那么维生素C的含量就所剩无几。
此外,维生素C泡腾片切勿直接放入口中干吃,否则产生的大量气体会急剧充斥气道,有可能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补充需适量
消费者需明确,维生素C不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也没有抵抗病毒的作用,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因其有维持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有利于缓解相关症状。
当机体发生急性和慢性感染时,白细胞内维生素C的含量急剧降低,使白细胞对抗病原菌的能力下降;而当体内维生素C 的含量高时,白细胞更加活跃,清除病原菌的能力更强。此外,维生素C也是胶原合成必不可少的辅助物质,充足的维生素C可以间接提高机体组织对外来病原的阻挡作用。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膳食参考摄入量,成人每日推荐维生素C摄入量为100mg,可耐受最高量为2000mg。在正常饮食能获得足量维生素C的情况下,一般不必额外补充。如果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从日常饮食中无法获取到充足的维生素C,可以适当选择合适的维生素C补充剂,但一定要注意不可超过可耐受最高量。
服用过量的维生素C可能会引起草酸及尿酸结石的形成,在敏感者体内还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加速肾和膀胱结石的形成。同时,如果每日摄入维生素C剂量过大,还会引起腹泻、皮肤红亮、头痛、尿频、恶心呕吐、胃痉挛等不适症状。
疫情当下,适量补充维生素C有助于保持健康,但通过大剂量长期服用维生素C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做法是不合理的。建议通过规律均衡的饮食(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规律合理的运动、规律足量的饮水、规律充足的睡眠提高身体免疫力,进而帮助我们战胜疫情,走向美好明天。
(作者单位:北京市食品技术审评检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