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对升阳益胃汤相关研究情况作简短介绍,详情请见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经典名方100首研究精要》。
升阳益胃汤
【出处】《脾胃论》(金·李东垣)。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益胃,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处方】黄芪二两,半夏(汤洗)、人参(去芦)、甘草(炙)各一两,防风、白芍、羌活、独活各五钱,橘皮(连穰)四钱,茯苓、泽泻、柴胡、白术各三钱,黄连二钱。
【制法及用法】上咀,每服三钱,生姜五片,枣二枚,去核,水三盏,同煎至一盏,去渣,温服,早饭、午饭之间服之,禁忌如前。其药渐加至五钱止。
【剂型】汤剂。
【同名方剂】升阳益胃汤《内外伤辨惑论》;升阳益胃汤《医方考》;升阳益胃汤《汤头歌诀》。
历史沿革
1.金·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升阳益胃汤
[组成]黄芪二两,半夏(洗,此一味脉涩者用)、人参(去芦)、甘草(炙)各一两,独活、防风(以秋旺,故以辛温泻之)、白芍(何故秋旺用人参白术芍药之类反补肺,为脾胃虚则肺最受邪,故因时而补,易为力也)、羌活各五钱,橘皮四钱,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柴胡、泽泻(不淋勿用)、白术各三钱,黄连一钱。
[用法用量]上咀,每服三钱,水三盏,生姜五片,枣二枚,煎至一盏,去渣,温服,早饭后。或加至五钱。
2.明·吴昆《医方考》,升阳益胃汤
[组成]羌活、独活、防风、柴胡、白术、茯苓、黄芪、人参、半夏、甘草、陈皮、黄连、泽泻、白芍。
[主治]湿淫于内,体重节痛,口干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饮食不消,洒淅恶寒,面色不乐者,此方主之。
3.清·汪昂《汤头歌诀》,升阳益胃汤
[组成]黄芪二两,人参、半夏、炙甘草各一钱,羌活、独活、防风、白芍(炒)各五钱,陈皮四钱,白术、茯苓、泽泻、柴胡各三钱,黄连二钱。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加姜枣煎。
现代研究
1.药理作用
相关研究证实,升阳益胃汤具有抗疲劳、促进胃组织黏膜修复、抗炎、调节免疫、止泻作用。
2. 临床应用
胃下垂、胃瘫 采用升阳益胃汤加减口服治疗胃下垂患者30例。脾虚下陷型:升阳益胃汤去防风、独活加升麻、当归。肝郁脾虚型:原方去羌活、独活加枳实、香附。脾肾两虚型:原方去羌活、独活加怀山药、熟地、山萸肉、干姜等。胃阴不足型:原方去防风、柴胡、法夏加生地、沙参、麦冬、玉竹。对照组30例以口服多潘立酮作为主要药物治疗,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的总有效率(P<0.05),且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对20例颅脑手术后胃瘫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鼻饲升阳益胃汤100毫升,每天早晚各1次,治疗后20例患者均痊愈,且其正常胃电节律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说明升阳益胃汤对颅脑术后胃瘫有确切的疗效。
此外,医学专家对腹泻、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肾衰竭脾虚湿盛型水肿等疾病采用升阳益胃汤加减、西医常规治疗加用升阳益胃汤、升阳益胃汤治疗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