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少刺激 做好防晒

科学应对玫瑰痤疮

2022-09-30   07●美丽风尚   中国医药报  

近年来,人们对玫瑰痤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果仅从名称上看,容易让人联想到它与玫瑰的关系,但实际上它是一种皮肤疾病,由英文翻译而来(Rosacea)。另外,玫瑰痤疮虽然带有“痤疮”二字,但和人们常说的痘痘(寻常痤疮)完全不同。那么,玫瑰痤疮是什么?发生人群有哪些?玫瑰痤疮患者在选择使用化妆品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又该如何做好日常护理呢?

□ 翟瑞洁

好发人群:中青年女性

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好发于面部,尤其是面部凸起部位(如额头、面颊、鼻尖、下颌)的炎症性皮肤病,其表现为面部潮红、毛细血管扩张(红血丝)、丘疹、脓疱,严重时面部皮肤会有灼热感、刺痛感、皮肤干燥敏感,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局部皮肤(鼻、额头)的增生肥大,严重时会影响到眼睛,出现眼部敏感甚至角膜、巩膜损伤。

以往,人们对于玫瑰痤疮病因的认识多集中于面部蠕形螨的异常活动。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具有除螨、杀虫效果的药物是治疗玫瑰痤疮的首选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虽然还没有完全探明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但主要认为其是免疫失调导致的皮肤炎症,同时伴有血管、神经的功能失调。此外,环境温度过高、情绪紧张、日晒,食用辛辣食物、喝热饮以及有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也会导致玫瑰痤疮症状加重。

玫瑰痤疮常在中青年人群中发病,但也可见于儿童及老年人,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较男性更高。中青年女性是最爱美的人群,她们更关注自己的面部皮肤,同时也是最常使用化妆品的人群,皮肤敏感在这类人群中也更为常见。玫瑰痤疮在初期表现为面部反复出现潮红、刺痛、皮肤干燥,常被误认为是皮肤敏感。严重的玫瑰痤疮表现为面部持久不退的红斑、丘疹、脓疱,又常与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相混淆。

需要注意的是,眼型玫瑰痤疮经常被忽视,患者可能误认为是反复发作的结膜炎、麦粒肿、用眼过度导致的视物模糊、光敏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角膜损伤。

化妆品选择:减少刺激最关键

玫瑰痤疮患者经常会感到皮肤干燥、灼热、刺痛,这是皮肤屏障损伤的表现。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做好皮肤屏障修复及保护非常必要。日常护理的原则是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在清洁皮肤方面,建议玫瑰痤疮患者采用无皂配方的洁面产品。现在有一些品牌甚至推出了免水洗的清洁产品,目的是减轻自来水中一些成分对皮肤的刺激。对于一般玫瑰痤疮患者来说,如果用清水洗脸不会产生刺痛、灼热感,可以不必采用这种苛刻的洁面方式。选用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十二烷基硫酸钠成分)进行清洁即可。应注意避免频繁洁面。

在给皮肤保湿和使用彩妆时,建议玫瑰痤疮患者选用自己日常使用而不产生刺激的润肤霜、底妆即可。同时,尽量减少护肤步骤,在清洁皮肤之后,使用润肤霜保湿即可。化妆水、收敛水这类产品中常含有辅助清洁及收敛作用的成分,比如酒精、薄荷油、樟脑油、桉树油、金缕梅等,玫瑰痤疮患者应避免使用含有这些成分的化妆品。润肤霜的选择要注意避免含有果酸、乙醇酸等具有角质剥脱作用的成分,避免加重皮肤屏障损伤。一些彩妆产品中含有大量香料,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应避免使用这类产品。

需要提示的是,有些文献中推荐玫瑰痤疮患者使用无油配方的润肤霜、粉底及遮瑕产品。无油配方即指不含有植物油(如椰子油、荷荷巴油、杏仁油)、矿物油(如硅油、石蜡)及动物油(如羊毛脂、蛇油、马油),而采用人工合成的二甲基硅酮和三硅氧烷等作为保湿剂,同时配合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等成分来促进皮肤屏障修复。事实上,玫瑰痤疮患者并不一定要拘泥于此,只要涂抹润肤霜、彩妆产品之后没有明显不适,都可以继续使用之前的产品。

除此之外,玫瑰痤疮患者应避免使用过多的防水化妆品。这类产品清洁比较困难,会增加清洗的时间,清洗时对局部皮肤的摩擦也会加重对皮肤的刺激。同理,皮肤磨砂膏、去角质膏这类产品也应避免使用。玫瑰痤疮患者皮肤的屏障功能处在损伤的状态,此时如果使用此类产品会加重这种损伤,不利于皮肤屏障的修复。

日常护理:防晒饮食多管齐下

强烈日光照射皮肤,会加重玫瑰痤疮的症状。因此,防晒对于玫瑰痤疮患者来说十分重要,建议采用遮挡的方式进行防晒。涂抹防晒霜虽然是一种不错的防晒方法,但一些防晒霜中含有的成分,比如氧化锌、二氧化钛在配方时需要搭配酒精等刺激性成分,这会对屏障功能损伤的皮肤造成刺激,玫瑰痤疮患者应尽量避免。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食用辛辣食物、吸烟、饮酒、情绪紧张等都会加重玫瑰痤疮的相关症状。皮肤是身体的一部分,解决皮肤疾病问题要从整个身体状态的调整开始,饮食、作息及情绪都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对于玫瑰痤疮患者来说,除了对皮肤加强护理之外,在饮食、作息上也要有所调整。饮食上,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减少生冷油腻食物的摄入,保证每日早、中、晚三餐饮食均衡。要注意休息,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充足,同时应改变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