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发“内卷” “输血”无力

生物制药企业百迈博停工停产引热议

2022-09-26   08●资本·市场   中国医药报  

近日,一则生物制药企业停工停产的消息在业内流传:上海百迈博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迈博)发布通知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公司经营状况持续恶化,自2022年8月26日18时30分起,除了维持公司基本运营的必要人员外,其他员工待岗,生产线关闭,公司停工停产6个月。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业内人士认为,百迈博停工停产是新药“内卷”的恶果;还有人认为,这意味着生物制药的“寒冬”逐步来临。

□ 冯玉浩

一年前曾拿下亿元大单

百迈博并不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Wind数据库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本5.2亿元,主营业务为医药和生物技术产品服务、自有技术转让等。公开资料显示,百迈博是港股上市企业迈博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博药业)的关联企业,由迈博药业控股股东的直系家庭成员最终控制。

百迈博是迈博药业重要的专利授权及研发服务提供商,在2019年参与了迈博药业通过18A政策在港股的重组上市,并在此后拿到迈博药业一系列合同。迈博药业2020年年报显示,该公司2020年、2019年分别就临床研发业务向百迈博支付了267.5万元、1138.1万元,并支付了临床研发预付款508.5万元、2200.1万元。同时,迈博药业的孙公司晟珩生物在2019年、2020年共向百迈博支付了近900多万元的场地租赁费。

2021年3月,百迈博还与迈博药业就CMAB807(地诺单抗生物类似药)达成了两项总价超过1亿元的合作协议。迈博药业公告显示,子公司泰州药业将以7000万元的价格收购百迈博CMAB807的相关权益。同时,为了保证该药物临床试验的连续性,避免产生额外成本及临床试验周期延长,泰州药业还委托百迈博继续完成CMAB807的Ⅲ期临床试验及药物的开发制造。为此,泰州药业将按约定报销CMAB807的临床试验费用,并根据协议为百迈博的CDMO(合同研发生产)服务分5期支付4800万元及不超过500万元的额外费用。

迈博药业2022财年中报显示,该公司已向百迈博支付了CMAB807的知识产权许可引入费6603.8万元,临床业务及其他开支800余万元,合计超7400万元。

关联公司财务状况日益紧张

作为百迈博的重要客户及关联公司,迈博药业财务数据表现并不理想,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迈博药业共有3款核心产品,分别为CMAB007(奥马珠单抗生物类似药)、CMAB009(西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和CMAB008(英夫利昔单抗生物类似药)。目前只有CMAB008(商品名:类停)于2021年7月获批上市,用于成人溃疡性结肠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的治疗。然而,该款生物类似药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智慧芽全球新药情报库信息显示,除了英夫利西单抗原研药物“类克”外,还有两款英夫利西单抗生物类似药——海正药业的“安佰特”和嘉和生物的“佳佑健”,也分别于2021年9月、2022年2月获批上市。迈博药业2022年上半年的药品销售单项收入仅为420万元,公司上半年共计亏损1.17亿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迈博药业寄予厚望的CMAB807市场前景并不明朗。该药适应症为绝经期后骨质疏松,智慧芽全球新药情报库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针对该适应症的已上市药物共有17款,而全球针对CMAB807靶点TNFSF11的相关研究仅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项目就已超过260项,竞争激烈。因此有观点认为,百迈博停工停产是创新药“内卷”的恶果。

同时,迈博药业资产负债率还在一年内持续攀升。Wind数据库显示,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从2021年年中的24.11%快速攀升至2022年年中的47.56%。

收支失调、负债增加也导致迈博药业面临一定的偿债压力。该公司现金及其等价物从2019年上市之初的10.09亿元持续萎缩至2022年中的0.8亿元。迈博药业的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常用于衡量企业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也在进一步下降,从2019年上市之初的4.59持续下降至2022年年中的1.01,低于同期港股生物制品企业的中位数4.63。

经营承压使得投资者的信心消减,迈博药业股票价格从发行价1.5港元每股持续跌至近日的0.5港元每股,跌幅超6成。同时,股票换手率长期保持在0.1%以下,部分交易日甚至“零”交易,该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再融资的可能性较低。

这样的经营状况也使得迈博药业无力再给百迈博“输血”。迈博药业2022财年中报显示,截至6月30日,迈博药业约有4717万元的应付款项尚未支付给百迈博。

谈“寒冬”来临为时尚早

根据动脉橙产业智库统计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生物医药领域整体投融资规模约为59亿美元,较2021年同期下降了近20亿美元,因此有观点认为生物制药的“寒冬”逐步来临。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今年上半年融资规模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但融资规模仍处于历史次高点。从资本市场来看,与 2017 年同期投融资规模不足10亿美元相比,现在谈生物制药“寒冬”来临为时尚早。

另外,Wind 数据库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2022 年A股新上市医药企业共34家,与2021年同期的38家相比,数量上未出现明显下滑,且上市的34家医药企业中,有近7成公司的股价上市首日收涨。

此外,A股50多家生物制药企业也呈现出更强的韧性。生物制药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中位数从2019年的27.44%逐渐下降到2021年的17.64%。上市生物制药企业短期偿债能力逐渐增强,Wind数据库数据显示,生物制药企业速动比率的中位数已从2019年的2.7逐渐上升至2021年的3.7,这意味着,至少有一半以上的A股生物制药企业的现金资产(或可迅速转换成为现金的资产)能够偿付目前公司3.7倍的流动负债,生物制药企业偿债能力更强,抗风险能力也随之提升。

医药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产品与经营能力的竞争。虽然迈博药业的产品“类停”受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而销量不佳,但公司仍利用自身抗体类药物的产业化能力,积极拓展CDMO业务来满足市场需求。据悉,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CDMO业务确认收入2111万元,是药品销售收入的5倍。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