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石革
前列腺炎是由于前列腺受到病原菌感染或某些非感染因素刺激而发生的炎症反应,及由此造成的前列腺区域不适或疼痛、排尿异常等临床表现。
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生,50岁以下的成年男性发病率较高,约50%的男性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都会受到前列腺炎的困扰。前列腺炎的致病菌大多为大肠埃希菌或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少数可为淋病双球菌或沙眼衣原体,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病原菌还可能为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等。
前列腺炎的分类与临床表现
临床上,通常将前列腺炎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和无症状性前列腺炎四种类型,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该类型前列腺炎起病急,患者可出现寒战、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并伴有持续、明显的会阴部和耻骨上区疼痛,尿路刺激感和排尿困难,甚至出现急性尿潴留。患者尿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升高,血液或尿液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绝大多数患者为单一革兰阴性菌感染,在抵抗力较低时更易发病。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该类型前列腺炎约占慢性前列腺炎的5%~8%,一般会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通常超过3个月,患者常有疼痛和排尿异常(如尿频、尿急、尿痛、夜尿增多)等情况,前列腺液、精液和尿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升高,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该类型前列腺炎约占慢性前列腺炎的90%以上,是前列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患者会阴、阴茎、肛周、尿道、耻骨部或腰骶部等骨盆区域会出现长期、反复的疼痛或不适,持续时间通常超过3个月,可伴有排尿异常和性功能障碍,出现射精痛等情况。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又分为炎症性和非炎症性。
无症状性前列腺炎 该类型前列腺炎患者无主观症状,仅在前列腺检查时发现炎症证据,一般不需要进行治疗。
前列腺炎的抗菌治疗选择
临床治疗前列腺炎时,通常选用对致病菌较敏感的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使感染菌根除,并控制尿路刺激症状,有针对性地进行对症和支持治疗。在诊断明确后宜尽早用药,用药剂量要足、时间要长,一般要应用至症状消退、前列腺液检查结果正常后再继续用药1~2周,以防复发。
抗菌药物的选择 临床应首选能覆盖可能的致病菌并能渗透至前列腺内的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治疗。在获知具体致病菌后,可根据经验治疗效果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前列腺的上皮由血-前列腺屏障的脂质膜组成,只有脂溶性高的药物才能通过该屏障。在前列腺组织和前列腺液中可达到有效浓度的抗菌药物包括氟喹诺酮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复方磺胺甲恶唑等。在前列腺炎急性感染期,氨基糖苷类药物和头孢菌素类药物也能渗入炎性前列腺组织,达到一定药物浓度,故上述药物在前列腺炎急性期时也可选用。
给药途径的选择 治疗时需根据前列腺炎的类型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
●对于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抗菌治疗需求比较迫切,建议首选静脉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广谱青霉素、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待患者发热等症状改善后,可改为口服广谱抗菌药物,疗程至少4周。不同药物的建议使用剂量为:环丙沙星静脉滴注,1次500毫克,1日2次;口服,1次500毫克,1日2次。左氧氟星静脉滴注,1次500毫克,1日1次;口服,1次500毫克,1日1次。头孢曲松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1次1~2克,1日1次。头孢呋辛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1次0.75~1.5克,1日3次。氨苄西林静脉滴注,1日4~12克,分2~4次给药。
●对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一般推荐以口服抗菌药物为主。可根据引发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和药物穿透前列腺的能力,选择适宜的药物。目前推荐首选口服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2~4周,如症状减轻不明显,可改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红霉素等,抗菌药物治疗总疗程为4~6周。明确病原菌为衣原体、支原体的感染者,可以口服红霉素,1次500毫克,1日3次;或口服阿奇霉素,1次250~500毫克,1日1次。
●对于炎症性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患者,推荐口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2~4周,在临床症状确有减轻后需再持续使用抗菌药物4~6周。
除了及时进行治疗外,因前列腺炎极易复发,患者需特别注意日常养护,养成劳逸结合、避免久坐的良好习惯,重视下半身保暖,避免受寒、受湿;同时,日常还应增加水分摄入,以促进排尿。
(作者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