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脾利湿的薏苡仁

2022-09-05   04●科普   中国医药报  

□ 黄涛

薏苡是生长在我国许多地区的一种普通杂粮,《神农本草经》指出,薏苡仁“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久服轻身益气”,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等病症。

临床使用常分为生薏苡仁和炒薏苡仁两种。生薏苡仁就是没有经过炮制加工过的薏苡仁,长于利水渗湿、除痹止痛,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脚气、风湿痹痛等病症。但需要注意的是,生薏苡仁的药性偏凉,不宜长期使用。

将薏苡仁放在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后炒至表面微黄,晾干后即是炒薏苡仁。经过炒制后的薏苡仁药性就偏于平和,健脾作用和利湿作用比较好,适用于过食肥甘、身形肥胖、脾虚湿盛者。还有种炒制方法是把薏苡仁和麦麸混合在一起进行炒制,一方面使药性变得平和,另一方面还增强了健脾的作用。

除了可用于治疗上述病症外,薏苡仁配伍得当还可以治疗急腹症等危急重症,如急性阑尾炎脓肿已成,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东汉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就有薏苡附子败酱散方,可以治疗“肠痈内脓已成,身无热,肌肤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方中重用薏苡仁利湿排脓,轻用附子扶助阳气,以散寒湿,佐以败酱草破瘀排脓,配合成方,共奏利湿排脓、破血消肿之功。

除了药用之外,日常生活中,薏苡仁还常被用来制作薏苡赤小豆粥,已达到健脾利湿减脂的效果。做法多种多样,可添加各种配料,如想美容养颜,可加红枣;想补肾明目,可加枸杞;想益智健脑,可加核桃仁。

要注意的是,有时候由于保存不当,薏苡仁容易滋生黄曲霉菌等,如果发现薏苡仁出现霉味,千万不要再食用。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