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问五答关注哺乳期妈妈安全用药

2022-08-15   04●科普   中国医药报  

□ 李丹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因此有些哺乳期妈妈哪怕自己身体抱恙也不敢服药,生怕药物会通过乳汁影响到孩子健康。

那么母乳喂养期间,妈妈究竟能否用药?又该如何科学用药?

问题1  哺乳期妈妈能用药吗?

答:对于哺乳期的妈妈来说,首先要明确的是,无论是一患病服药就停止母乳喂养,还是患病后坚持不服药,都是不可取的。在哺乳期间,如果妈妈出现病症应当及时治疗,但是不要擅自用药,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安全地进行治疗。

问题2  哺乳期用药安全分级是什么?

答:临床上,医师普遍应用哺乳期用药安全分级(即L分级)来选择用药。按用药危险性将药物分为L1~L5五个等级:

L1级 最安全,哺乳期妈妈使用该级别药物对婴儿没有危害或危害甚微。

L2级 比较安全,哺乳期妈妈使用该级别药物对婴儿有危险性的证据很少。

L3级 中等安全,该级别药物可引发很轻微的、非致命性的不良反应,只有在权衡利大于弊后方可应用。

L4级 有明确证据表明,哺乳期妈妈使用该级别药物对婴儿存在危害性。

L5级 哺乳期妈妈禁用。

因此,哺乳期妈妈如果必须服用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尽可能选择相对安全的L1和L2级药物。

问题3  哺乳期用药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哺乳期用药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五项。

权衡利弊用药 所用药物弊大于利则应停药或选用其他药物和治疗措施,对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

选用适当药物 尽量选择单一成分的药物,避免复合制剂。尽量选择对哺乳期妈妈和婴儿危害和影响小、比较成熟的药物,避免使用新药。

选择用药方式 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应该首选外用药,其次为口服药,最后为静脉用药,以最大程度减少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注意用药时间 如希望尽可能减少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应在哺乳后用药,并尽可能推迟下次哺乳时间。

严格遵医嘱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任意缩短或延长疗程,不自行更改用药剂量;用药过程中应按照医师提示注意观察自身及婴儿身体情况,及时发现是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等;每次服药与哺乳之间的间隔应严格遵循医师指定时间。

问题4  哺乳期相对安全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答:哺乳期妈妈在医师指导下可以使用如下相对安全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发热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哺乳期妈妈退热、止痛的首选药物。

感染 当确诊细菌感染,并且需要抗菌药物治疗时,可选择青霉素类、头孢类等在哺乳期安全性相对较好、极少进入乳汁的药物。

过敏 哺乳期过敏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并且应尽量使用最低有效剂量。

乳头破裂或磨损 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感染,并谨记在哺乳前要将药物清洗干净。

便秘 可选择乳果糖缓解便秘症状。

止泻和防止脱水 哺乳期出现腹泻症状建议选择蒙脱石散和口服补液盐,并尽快明确腹泻原因,在医师指导下对因治疗。

问题5  哺乳期应回避的药物有哪些?

答:哺乳期应回避的药物包括禁止使用、慎重使用和易导致乳汁分泌减少的药物。

禁止使用的药物 该类药物主要包括激素类药物、部分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如环孢霉素)、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他汀类药物,以及阿司匹林、苯巴比妥、胺碘酮、锂制剂等。

慎重使用的药物 该类药物主要包括甲硝唑(使用时建议中断哺乳12~24小时)、磺胺类药物(喂哺5天之内的新生儿及早产儿的妈妈应避免使用)、抗真菌药物(局部用药较安全)、抗病毒药物、硫脲类抗甲状腺药物等。

易导致乳汁分泌减少的药物 该类药物主要包括雌激素类药物(如避孕药)、左旋多巴、麦角新碱、维生素B6、阿托品类药物和利尿药物。另外,部分含有伪麻黄碱或金刚烷胺成分的复方感冒药,服用后也会影响哺乳期妈妈的乳汁分泌量;而中药中的炒麦芽、花椒、芒硝等,如服用不当,同样可能导致哺乳期妈妈回乳。

(作者单位: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