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合理添加辅食 助力宝宝健康成长

2022-08-10   04●健康中国   中国医药报  

□ 王志钢

婴幼儿是有着特殊营养需求的特殊人群,科学合理使用婴幼儿食品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对于6月龄以内的婴儿来说,母乳是最好的、最有营养的食物,可满足其全部营养需求。但随着婴儿成长,仅靠母乳不能完全提供其快速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和能量,因此超过6月龄的婴幼儿需要及时添加婴幼儿辅助食品。

研究证实,辅食添加不足是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而且其不良影响将会持续较长时间,甚至影响其成年时的体质状况、对慢性病的易感性及未来的身体潜能发挥。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应自婴儿6月龄开始,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及时合理添加辅食。我国也将婴幼儿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列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的总体目标中。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婴幼儿辅助食品,以婴幼儿营养米粉类产品最为常见。那么,婴幼儿辅助食品还有哪些?有什么作用?应如何选购适合的婴幼儿辅助食品?自制辅食又有哪些讲究?

婴幼儿辅助食品的分类

婴幼儿辅助食品根据产品的性状主要可分为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与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两种。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 指以一种或多种谷物(如小麦、大米、大麦、燕麦、黑麦、玉米等)为主要原料,且谷物占干物质组成的25%以上,添加适量的营养强化剂和(或)其他辅料,经加工制成的适于6月龄以上婴儿和幼儿食用的辅助食品。此类产品包括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如婴幼儿米粉、婴幼儿小米米粉等)、婴幼儿高蛋白谷物辅助食品(如高蛋白婴幼儿米粉、高蛋白婴幼儿小米米粉等)、婴幼儿生制类谷物辅助食品(如婴幼儿面条、婴幼儿颗粒面等),以及婴幼儿饼干或其他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如婴幼儿饼干、婴幼儿米饼、婴幼儿磨牙棒等)。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 指食品原料经处理、灌装、密封、杀菌或无菌灌装后达到商业无菌,可在常温下保存的适于6月龄以上婴幼儿食用的食品。此类产品包括泥(糊)状罐装食品(如婴幼儿果蔬泥、婴幼儿肉泥、婴幼儿鱼泥等)、颗粒状罐装食品(如婴幼儿颗粒果蔬泥、婴幼儿颗粒肉泥、婴幼儿颗粒鱼泥等)、汁类罐装食品(如婴幼儿水果汁、婴幼儿蔬菜汁等)。

婴幼儿辅助食品的作用

婴儿6月龄后的辅食添加是婴幼儿科学喂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辅食一方面可以补充母乳营养和能量的不足;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唾液及其他消化液的分泌量,增强消化酶的活性,并有助于训练婴儿的咀嚼、吞咽能力等,进而完成从母乳到正常饮食的过渡。

考虑到我国婴幼儿的营养现状和容易缺乏的营养素种类,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标准中将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钙、铁、锌等营养素作为基本(必须添加)的营养成分,以保证婴幼儿的营养摄入,同时将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磷、碘、钾等)作为可选择的营养成分,用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不以提供营养素为主,其主要作用是丰富6月龄以上婴幼儿的食物品类,帮助其逐渐过渡至多样化膳食。

如何科学选购婴幼儿辅助食品

婴幼儿辅助食品属于特殊膳食用食品中的一类,市场上选购婴幼儿辅助食品时,需要和其他在产品名称或标签上带有“婴幼儿”“宝宝”字样或图案的普通食品相区别,避免误将普通食品当作婴幼儿辅助食品使用,导致宝宝营养元素摄入不足和食品添加剂超量等问题。

消费者可通过仔细查看产品标签上所标注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和产品执行标准号,来获知产品所属的类别。婴幼儿辅助食品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是以SC130开头,同时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和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均需符合其相应的国家标准,产品执行标准号分别为GB  10769和GB10770。另外,还可结合产品标签上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信息,比较不同产品的成分及营养元素含量差别,再根据婴幼儿不同年龄段的辅食添加需求,合理选择和购买所需婴幼儿辅助食品。

如何合理添加自制辅食

除了购买市售婴幼儿辅助食品,很多家庭还会自己动手给婴幼儿制作一些辅食。那么,在家庭自制辅食时,应掌握哪些科学知识?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年发布的《婴幼儿辅食添加营养指南》,婴幼儿辅食种类的选择应由单一到多样,每次只添加一种新的食物,添加量由少到多。每引入一种新的食物应适应3~5天,观察宝宝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适应一种食物后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

6~8月龄婴儿应首先补充含铁丰富、易消化且不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稠粥、蔬菜泥、水果泥、蛋黄、肉泥、肝泥等。9~12月龄婴儿可在上述辅食基础上引入禽肉(鸡肉、鸭肉等)、畜肉(猪肉、牛肉、羊肉等)、鱼、动物肝脏和动物血等,逐渐达到每天能均衡摄入蛋类、肉类和蔬果类。1~2岁的幼儿可选择的食物种类基本与成人相同,可逐渐增加辅食种类,最终达到每天摄入7类常见食物(包括谷物及根茎类和薯类、肉类、奶类、蛋类、维生素A丰富的蔬果、其他蔬果、豆类及其制品/坚果类)中的4类及以上。其中,谷物类因容易消化和不易引起过敏反应,是添加婴幼儿辅食时的首选。

随着婴幼儿口腔及胃肠等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发育,辅食性状和质地应由稀到稠、由细到粗,从肉泥、菜泥等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增加食物硬度和颗粒大小,进而过渡到肉末、碎菜等半固体或固体食物。6月龄开始可以适量添加泥糊状软滑的辅食,如蒸南瓜泥等;7月龄后可以添加煮烂的泥糊状果蔬泥或质地稍厚些的糊状辅食,如蒸鸡蛋羹等;9月龄以上可以添加适宜婴儿咀嚼的细颗粒或质地软的碎块状辅食,如软米饭等;11~12月龄可以添加细软小块状的辅食,如小馄饨等。辅食应保持原味,为12月龄以内的婴儿制作辅食时不宜添加盐、糖及刺激性调味品。1岁以上的幼儿可逐渐尝试清淡调味的辅食。

(作者单位:北京市食品技术审评检查中心)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