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疏肝和胃话麦芽

2022-08-08   04●科普   中国医药报  

□ 黄涛

将大麦的成熟麦粒(果实)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度和湿度,待幼芽长至约5毫米时,晒干或低温干燥,就是麦芽,古称麦蘖。

营养学界已有研究表明,大麦发芽后原有的蛋白质、脂肪、淀粉、氨基酸、还原糖、β-葡聚糖、总膳食纤维、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等营养成分均发生了变化;与未发芽的大麦相比,麦芽中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含量均有所下降,但含氮物质和维生素含量却有大幅提升,如还原糖含量、总氨基酸含量、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等均有所增加,同时维生素B2的含量较未发芽前也增加了17.8倍。

从中医角度来看,麦芽具有健脾和胃、疏肝行气之功效,临床多用于调治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肝郁胁痛、肝胃气痛等症。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麦芽直接使用,为生麦芽;用热砂炒至微黄或炒焦者,则分别称为炒麦芽和焦麦芽。一般来说,生麦芽可健脾和胃,疏肝行气,多用于调治脾虚食少、乳汁郁积等症;炒麦芽可行气、消食、回乳,多用于调治食积不消、妇女断乳等;焦麦芽可消食化滞,多用于调治食积不消、脘腹胀痛等症。常见的饮品大麦茶其实就是焦麦芽茶,经常饮用可以起到温胃化食、消胀止痛的作用。在临床上,许多处方将炒麦芽与炒山楂、炒神曲同用,称为炒三仙;如果用炒焦的,则称为焦三仙。“炒三仙”或“焦三仙”共用更能发挥健胃消食的功效。

对于麦芽如何发挥疏肝理气的作用,名医张锡纯认为,“其性善消化,兼能通利二便,虽为脾胃之药,而实善舒肝气(舒肝宜生用,炒用之则无效)”。如镇肝熄风汤中使用生麦芽就是取其条达肝气之意。

此外,许多药书中都记载麦芽可回乳消胀。现代药理学研究也指出,生麦芽含有麦角胺类化合物,能够抑制泌乳素的分泌,从而可以用于回乳。但笔者在学医之初,却曾见老师将生麦芽用于下奶。翻查资料发现,原来麦芽是下奶还是回奶,其实与使用剂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是产后气血郁滞下奶不畅者,少量麦芽有助脾胃消化、化生气血,兼能疏理肝气,是可以帮助下奶的;但大量的麦芽则会起到帮助回奶的作用。因此有文献总结说麦芽“小剂量消食化滞,疏肝解郁而催乳(用复方);大剂量消散之力强,耗散气血而回乳(用单方)”。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