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牢记护肤法则 告别敏感肌肤

2022-07-29   08●美丽风尚   中国医药报  

夏季温度高、紫外线强,对敏感肌人群来说,皮肤可能会出现泛红、干痒、刺痛等情况。敏感肌人群要知道自己属于什么类型,找到皮肤敏感的原因,正确护肤,保护好敏感脆弱的皮肤。

□ 骆兴伟

敏感肌不等于皮肤过敏

敏感肌是一种对外界刺激耐受降低、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肤质,不等于皮肤过敏,也不是皮肤病。任何肤质中都有敏感性肌肤。

皮肤比较薄,可以明显地看到红血丝;皮肤容易泛红,同时还有刺痛、发痒的感觉;皮肤容易干燥,即使用了保湿性较好的水乳,还是很难锁住水分,甚至有脱屑、起皮的情况;皮肤表面的pH值比正常皮肤的基础值高;过敏、长痘时,皮肤会伴随一定的敏感。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基本就可以确定为是敏感肌。

根据皮肤状态,敏感肌一般分为干性敏感肌和油性敏感肌。

干性敏感肌

干性敏感肌比较难护理,因为皮肤本身分泌的油脂少,再加上皮肤敏感,更容易造成水分流失。严重缺水时,如果涂抹水乳、面霜或敷面膜,皮肤会感到刺痛甚至红肿、过敏。所以,对此类敏感肌人群来说,做好基础的补水保湿是最重要的。

油性敏感肌

油性敏感肌一般是过度清洁导致的。油性肌肤人群往往脸上出油多,感到皮肤油腻,就会使用一些清洁力度较强的产品,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皮肤屏障受损,形成一种“外油内干”的状态,容易出现毛孔粗大、泛红、长痘的情况。

两大因素导致敏感肌

先天因素

先天性敏感肌是遗传因素导致的皮肤敏感,有研究表明,女性皮肤敏感的概率要高于男性。先天性敏感肌的特点是皮肤天生就比较薄,红血丝明显,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对温度、气候、光线、饮食等变化都很敏感。

后天因素

由后天受损因素造成的敏感肌也很常见。这类敏感肌没有明显的诱因,特点是皮肤角质层变薄,不受刺激时呈现出健康的状态,一旦受到刺激就会出现面部刺痛、发痒的现象,还容易红肿、发烫。

正常皮肤变成敏感肌的原因有很多,归根结底是因为皮肤屏障受损。皮肤屏障就像是一道牢固的城墙,保护着内部的结构,皮肤屏障受损或功能降低后,外界的细菌和引起过敏的物质更容易渗透进来,水分和营养物质也容易流失,使皮肤出现炎症,变成敏感肌。

影响皮肤屏障功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环境因素 温度变化、季节变化、空气中灰尘和花粉的增多、紫外线增强都可能是敏感肌的刺激源。

内在因素 人的精神紧张、情绪剧烈波动、心理压力大、内分泌失调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也会表现在皮肤上,所以一般心情不好的时候,皮肤也会变差。

护肤方式 在日常护肤时,清洁过度、频繁使用面膜或补水喷雾、用力擦拭皮肤、过度刷酸、使用不合适自身肤质的护肤品等都会形成刺激,让肌肤变得敏感。

科学拯救敏感肌

合理清洁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敏感肌,都要重视洁面,只有把皮肤表面的灰尘和老废角质清理干净,才能继续接下来的护肤步骤。但是也要避免过度清洁,否则容易造成皮肤敏感和长痘,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清洁方式。

建议敏感肌人群尽量选择氨基酸复配或葡糖苷表活的温和洁面产品,用此类产品洗完脸后不会产生紧绷的感觉。每天可以只进行一次认真的洁面,水温控制在32~37℃为宜。

补水保湿

敏感肌人群的皮肤角质层往往比较薄,保持水分的功能较差,当环境温度升高,会比一般人更敏锐地感到皮肤干燥。所以,敏感肌人群一定要注意给皮肤补充水分,修复皮肤干燥、皲裂,但这不意味着要每天敷面膜、不停地使用补水喷雾。频繁敷面膜的后果就是皮肤过度水合,角质层被软化,皮肤吸收不了过多的成分。过度使用补水喷雾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这类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敏感肌的泛红、干燥,让皮肤处于湿润状态,但同时也会加速皮肤水分的蒸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皮肤问题。

建议不要过度使用补水面膜和喷雾类产品。敷面膜的频率可以控制在一周一次,优先选择含积雪草提取物、神经酰胺、酵母菌发酵产物滤液等适合敏感肌成分的面膜。喷雾类产品每天使用二至三次即可,同时搭配乳液和面霜使用,为皮肤重建油脂膜屏障,增强锁水能力。

做好防晒

紫外线会对皮肤造成伤害,加速皮肤衰老。敏感肌人群更要做好防晒,否则容易受到刺激。

正常皮肤可以用的防晒产品不一定适合敏感肌人群。对于敏感肌人群来说,物理防晒是最不刺激的防晒方式。敏感程度不严重的人群可以选择比较温和的化学防晒,不要选择高倍防晒产品,SPF20~30是比较合适的。每天使用防晒产品后要做好卸妆和洁面,避免残留在脸上的防晒物质堵塞毛孔。

谨慎化彩妆

如果皮肤处于比较正常的状态,在做好清洁、保湿、防晒后,敏感肌人群也可以化妆,但建议减少化妆次数,尽量以淡妆为主;敏感肌比较严重的人群不要化妆。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化妆品技术研究中心)

小贴士

敏感肌人群如何选用化妆品?

“高档”化妆品未必对敏感肌好

敏感肌人群应尽量选用配方相对简单的护肤品,不要迷信“高档”化妆品。

对敏感肌来说,化妆品中的许多抗原成分更易让皮肤发生过敏反应。如果同时使用几种化妆品,会增加致敏原的数量,增大皮肤过敏的机会。

不少消费者对进口、“高档”化妆品过分偏爱,总认为这种化妆品会有很好的护肤作用。国外化妆品工业历史悠久,但不代表所有的产品质量都好。另外,由于我国消费者和西方消费者的皮肤特点不相同,多数西方化妆品专为当地消费者设计,其使用的一些原料,包括香料、乳化剂、防腐剂等均与国内产品有很大差别,并不一定适合我国消费者的皮肤状态。

建议敏感肌人群在选用化妆品时遵循单一、适量原则,切忌多种类、多剂型同时使用。一旦选择好适合自己皮肤的化妆品,就不宜频繁更换,尽量减少皮肤负担。不要迷信“高档”化妆品,找到适合自己皮肤的化妆品才是对自己负责。

使用前做化妆品安全性自身测试

无论是健康皮肤还是敏感肌人群,在首次选用某个化妆品时,安全起见,正确的方法是小面积试用几天,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以润肤霜为例,具体做法是:先于前臂内侧或耳后一小块的范围内试用5~7天,确定没有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瘙痒等不良反应后再正常使用。如果出现红肿、刺痛等症状,就不要继续使用该化妆品了。清洁类的产品可先在手部试用,无潮红、水疱、干燥、脱屑、瘙痒等不良反应再用于头发、面部或全身。

虽然化妆品中的致敏原多为弱抗原,但对皮肤高度敏感的人来说,小面积试用也有一定危险性,因此要密切注意局部变化。如有任何不良反应,则应立即停用。

使用化妆品一旦出现不适的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出现严重的情况,则应及时就医治疗并通过科学检测手段了解自身个体差异。保留好购物小票、样品、宣传资料等相关证据,以备事后调查。

摘编自《科学使用促美丽——化妆品使用安全知识》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