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产品抢占市场 新成果持续涌现

——5月份化妆品市场情况分析

2022-06-27   04●化妆品   中国医药报  


□ 左敏 何一凡 刘月恒 吴迪

今年5月,全球化妆品领域新产品上市增速大幅加快,市场活力恢复。我国化妆品新产品上市情况平稳,融资热度回升,产业互动紧密,行业景气度提高。同时,化妆品领域研究持续深入,涌现出更多新技术、新成果,为行业发展赋能。

新产品上市速度加快 彩妆护肤品类成热门

据英敏特全球新产品库数据,今年5月,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化妆品新产品上市,除亚太地区增速有小幅度减缓外,其余地区产品上市速度都显著加快,尤其是欧洲及中东地区、非洲市场表现突出(详见表1)。通过对细分产品的上市类型观察,可以从原料、创新、推广和包装等多个角度分析全球产品特点。其中,“全新产品”指第一次生产销售的产品;“系列新产品”指在原有的产品大类中开发出新的品种、花色、规格等,与企业原有产品形成系列,以扩大产品的目标市场;“新包装产品”指产品外包装更新;“改进型新产品”指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其结构更加合理;“新配方产品”指产品配方升级优化,能更多地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要。

纵观5月份亚太地区化妆品市场,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的新产品上市数量名列前茅,但上市速度减慢。其中,中国新产品上市环比增长率为0,全新产品上市的环比增长率为-3.94%。与4月份相比,中国市场除系列新产品、新包装产品上市增速加快外,其他类型产品的上市数量均呈现下降趋势。新产品上市速度减慢,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关,且每年4—5月份通常为化妆品销售淡季。

全球市场的热门化妆品品类为彩妆和护肤(详见表2)。与4月份相比,5月份除亚太地区外,其他地区彩妆和护肤品类产品上市增长率均明显提升。欧洲、中东地区和非洲各类化妆品市场占比以及销售增长幅度提高显著,亚太地区除彩妆和护肤产品外,其他品类产品上市均呈现增长趋势。

此外,植物/草本、滋润/保湿概念依然在全球市场盛行,植物概念的化妆品宣称是高频词汇。在亚太地区,提亮/焕彩概念宣称热度在5月份有所提升,这一地区的消费者大多以白为美,美白、提亮肤色是很多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在欧洲,道德-环保包装、不含动物成分概念热度上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可持续发展、环保、动物保护等,反对动物实验,很多美妆护肤品牌开始走“不做动物测试、不使用动物制品”的路线。

生物科技运用大势所趋 男性彩妆销售崭露头角

据不完全统计,5月份我国化妆品行业共有8起融资事件,其中2 起可能代表化妆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一是女性健康护肤品品牌“青颜博士Young Doctor”完成战略融资。该品牌通过生物技术,聚焦肌肤屏障修复等,力争覆盖全人群全年龄段,打造低聚肽健康生态圈。二是主打男性性价比彩妆护肤品牌“言执”获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近年来,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男性护肤意识不断增强,化妆品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使用品类也从护肤品逐步升级到彩妆。虽然男性彩妆产业现在还处于萌芽时期,但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消费群体的增加,男性彩妆可能成为美妆品牌的下一个突破点。

据不完全统计,5月份我国化妆品行业有3例互动案例。其中,合壹商埠与伯德创研达成“化妆品科技检测、配方供给”战略合作。检测技术、原料配方供应一直是企业间合作的热点内容。合壹商埠是日化原料企业,定位“优选原料、服务原料”,伯德创研是高新技术企业,双方在互动中加强合作交流,分享关于化妆品技术研究的行业热点,进行技术探讨以达成共识,并就化妆品科技检测、配方供给进行深度战略合作。

此外,国家药监局网站显示,5月份共有2个化妆品新原料完成备案。其中,5月18日,植物原料铁皮石斛原球茎完成备案,备案人为大连普瑞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原料使用目的为抗皱剂、保湿剂;5月31日,生物技术原料N-乙酰神经氨酸完成备案,备案人为武汉中科光谷绿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原料使用目的为抗皱剂、皮肤保护剂、保湿剂、抗氧化剂。截至5月底,累计有17个化妆品新原料完成备案。

抗衰老研究热度不减 创新技术研发取得进展

5月份,化妆品领域新增科技文献137篇,环比增加10.48%。其中,中文科技文献39篇,环比减少47.30%;英文科技文献98篇,环比增加96.00%;新增公开专利文献219篇,环比增加75.20%。

从公开文献内容来看,抗衰老/抗光老化是研究热点,无论是原料研究还是皮肤生理研究,该方向都是业界关注焦点;天然活性原料研究保持较高热度,包括护肤功效探索(如小球藻发酵物抗老化、酢浆草多糖抗氧化、辣木叶抗衰老以及通过某些植物组合发挥护肤功效等)、活性成分的筛选/检测等。同时,一些熟知原料其他功效的深入挖掘也是业界的重要关注点(如铁皮石斛改善皮肤屏障相关基因等)。此外,应用创新制剂技术(如皮克林乳液、微胶囊、纳米技术等)解决皮肤问题也是化妆品研究的重点方向。

具体来看,延缓皮肤老化的新型纳米技术备受关注。随着消费者对皮肤抗衰老需求的提升,相关产品上市数量快速增加,关于皮肤衰老的机制的研究也在逐步推进。然而,许多用于抗衰老化妆品的传统原料和植物化合物(如姜黄素、白藜芦醇等)因其不利的理化属性,如稳定性和皮肤渗透性不足,影响了使用效果。近年来,创新纳米技术,如脂质体、醇质体、纳米囊、纳米凝胶、纳米乳、脂质纳米粒、富勒烯、碳纳米管等开始使用,这些新技术在提高活性物递送功效和性能方面显示出优势,受到行业关注。

关于辣木叶抗衰老活性成分的探索也是研究热点之一。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发现,辣木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皮肤衰老相关酶(弹性蛋白酶和抗胶原酶)活性,是一种天然来源的抗皮肤衰老成分。研究人员应用多靶点生物亲和超滤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AUF-HPLC-MS),筛选出潜在的植物化学物质,以对抗弹性蛋白酶、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并通过分子对接分析进一步验证。

此外,利用微胶囊技术解决沙棘籽油易氧化问题在5月份也取得进展。北京工商大学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种沙棘籽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该研究通过筛选壁材组合并进行芯壁比优化,制备出的沙棘籽油微胶囊能实现95%以上的高包封率,同时延长了氧化诱导时间,减少了表面油量,解决了沙棘籽油由于高含量不饱和脂肪酸而在化妆品应用中容易氧化不易贮存的问题。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化妆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