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主持人:石浩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副会长、理事
锌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缺锌会引起婴幼儿和儿童生长缓慢、青少年性发育迟缓,还会导致脱发、腹泻、角膜和皮肤溃疡以及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诸多症状。那么,锌元素究竟在人体中有哪些作用?我们又该如何正确补充?
锌元素的重要作用
锌元素是生命体中300多种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人体生长发育、免疫调节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促进胎儿发育 锌元素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母体缺锌时,胎儿通常会表现出生长迟缓和骨骼异常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包括大脑功能异常、唇裂和腭裂,以及心脏、肺和泌尿生殖系统异常等情况。
调节人体免疫功能 锌元素对大多数参与免疫功能的细胞至关重要,长期缺锌会损害人体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和某些中性粒细胞的功能,以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促进人体生长 锌元素可以通过影响生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活性来促进人体生长,如生长激素-C、胰岛素和碱性磷酸酶的合成,以及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等。
增加骨量,预防骨质疏松 锌元素在骨骼中含量丰富,可以作为骨细胞的局部调节因子,刺激成骨细胞骨形成和矿化,并通过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增加骨量。
保护皮肤健康 在创伤愈合上,锌元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影响细胞的分裂与再生,加速创伤(如烧伤、手术刀口、皮肤炎症等)的愈合。
促进性器官与性功能正常 参与生殖过程的激素和各种酶类对于锌元素都较为敏感,所以缺锌对于生殖系统会造成不利影响。尤其对于男性,临床研究表明,缺锌会影响精子的形成和成熟、睾丸发育以及睾丸类固醇的生成。
除上述重要作用外,合理补充锌元素还被证实有助于保护人体味觉与视觉,并可减轻儿童腹泻的症状,缩短持续腹泻的时间。
哪些人群容易缺锌
婴幼儿、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缺锌的风险最高,其中婴儿尤甚,因为无论母亲的锌元素摄入量或体内锌元素水平如何,分娩后母乳中的锌元素浓度都会有所下降。对于婴儿而言,母乳喂养尚可在6个月内满足婴儿所需的锌元素水平,而随后单靠母乳便不足以提供足够的锌元素。
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如果饮食的多样性较差(即有挑食、偏食等习惯)、碳水化合物摄入过于丰富、动物蛋白摄入较少,体内锌元素水平不足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此外,接受过胃肠手术患者、消化系统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患者,胃肠道吸收锌元素的能力也会明显下降,容易导致体内锌元素水平偏低。
锌元素需求量与合理补充
中国营养学会根据营养调查资料和我国膳食特点修订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对不同年龄段人群锌元素推荐摄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进行了明确划分(详见表)。
人体中的锌元素主要通过膳食获得。预防缺锌,首先要坚持均衡膳食,多摄入一些锌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红肉(猪肉、牛肉、肝脏等)、海鲜(牡蛎、海蟹、部分鱼类)、乳制品、谷类(小麦胚芽和全麦面包)等。
无法通过膳食获取足够锌元素的人群还可在医师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补锌治疗。目前常见的锌补充剂包括氧化锌、醋酸锌、硫酸锌和葡萄糖酸锌。大约70%的缺锌患者,如果在缺锌发生后6个月的内开始补锌,都会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体内锌元素水平提升明显。而长期锌缺乏(超过6个月以上)且无外源性补充,则可能会对患者生长发育产生永久性影响。
服用锌补充剂时需要注意,锌元素可与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多种抗菌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物吸收。如需同服,一定要采取间隔给药的方式,即在服用锌补充剂的2小时之前或4~6小时之后再服用抗菌药物。此外,噻嗪类利尿药(如氢氯噻嗪)会增加锌元素经尿液的排泄,因而同服时也应注意间隔给药。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补锌并非多多益善,盲目地补充可能会导致体内锌元素浓度过高而产生毒副作用,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胃痉挛、腹泻和头痛等不适症状。如长期摄入过量(每天150mg以上),可致铜缺乏症和贫血,甚至还可能出现急性中毒反应。
综上所述,锌元素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功效,对于人体健康,特别是婴幼儿、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的健康至关重要。补锌讲究科学和适量,需经过医师综合评估后,遵医嘱合理补充,切不可擅自用药。
(本文图片由上海市黄浦区豫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芳漫画工作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