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在Q1部分已经介绍了新原料药和制剂的稳定性试验,为什么还要再单独制定一篇生物制品的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
答 “新原料药及制剂稳定性试验”的指导原则总体上是适用于生物制品的,然而生物制品有其独特之处。举例来说,生物制品的活性成分一般是蛋白质或多肽,因此维持其分子构型和保持活性主要取决于氢键和范德华力等,而不是共价键;这些产品对诸如温度变化、氧化、光照、离子含量及切割力等环境因素更为敏感;在评价生物制品质量水平时,会检测生物活性或效价,而不是含量和有关物质。因此,在稳定性方案设计和贮藏条件设计时,需要考虑生物制品的这些特点。
问 对生物制品来说,稳定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生物制品的稳定性研究一般包括实际贮存条件下的实时稳定性研究(长期稳定性研究)、加速稳定性研究和强制条件试验研究。长期稳定性研究可以作为设定产品保存条件和有效期的主要依据。加速和强制条件试验可以用于了解产品在短期偏离保存条件和极端情况下产品的稳定性情况,为有效期和保存条件的确定提供支持性数据。相较于化学药品来说,生物制品的稳定性研究有两项关键内容:一是生物活性测定;二是分子实体分析及降解产物的定量检测。
问 对于生物制品来说,除了成品需要稳定性研究外,通常还需要对原液的稳定性做研究。对于原液和成品稳定性试验批的选择有什么考虑要点?
答 生产出的原液,若需在配方和制成成品之前贮藏,则需要进行稳定性研究。对于稳定性试验批的选择,无论是原液还是制剂,最重要的就是要具有代表性。关于代表性样品的选择,可以参考Q1D指导原则。应该提供至少3批能代表生产规模和贮存条件的稳定性数据;当贮藏期要求大于6个月时,申报时需提供至少6个月的稳定性试验资料;如果稳定性研究数据来源于试生产规模生产的原液或制剂,则申报者应在获得批准后,对最初3批规模化生产的原液或制剂进行长期稳定性试验。
问 稳定性指标是能反映生物制品稳定性特征的参数,只有设计合理的稳定性试验指标,才能准确反映制品稳定性变化。那么,关于生物制品需要设计哪些稳定性指标?
答 总的来说,需要一系列的稳定性试验指标,才能保证检测出制品成分、纯度及效价的变化。具体采用哪些稳定性指标应根据不同的制剂而定。指导原则中没有给出具体的稳定性指标,而是列出了能证明制剂稳定性的一些产品特征,包括效价、纯度和分子特性、外观、容器密封系统等。
问 如何理解效价、纯度和分子特性这三个产品特征?
答 效价 是指制剂能达到其预期作用的一种能力,它是根据制剂的某种属性用一个合适的定量方法来测定的。一般来说,当效价用与其相同的参比物质的效价表示时,不同实验室测得的生物制品效价的相互比较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分析试验中应包括经与国家或国际参比物质直接或间接标化的参比物质。在稳定性试验方案中,应规定效价研究的合理间隔期,其结果应以生物活性单位表示。
纯度 在制剂的稳定性试验中,纯度是一个相对概念,由于糖基化、脱酰胺或其他的异质性,测定生物制品的绝对纯度极其困难。因此,生物制品的纯度通常用几种方法综合评估,而且其纯度值取决于所用的检测方法。
在稳定性试验中,纯度检测方法应侧重于检测产品的降解情况,根据用于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样品的实际水平制定降解产物的可接受限度。
分子特性 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免疫化学有关分析方法可对原液和制剂作全面鉴定(如分子大小、电荷、疏水性),而且可以准确测定在贮藏过程中的脱酰胺、氧化、磺化氧化、聚集或片段化所造成的降解变化。测定的方法包括电泳、高分辨色谱和肽图等。
(摘编自《ICH基础知识500问》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