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器械知识知多少】医用诊察和监护器械(四)

2022-04-06   08●大视野   中国医药报  

肌电图机

肌电图学是研究神经和肌肉细胞电活动的科学。肌电图检查诊断是通过描述神经肌肉单位活动的生物电流,来判断神经肌肉所处的功能状态,最后结合临床对疾病作出诊断。

肌细胞中的生物电位

兴奋和收缩是骨骼肌的基本机能,也是肌电图形成的基础。肌电图是对不同机能状态下骨骼肌电位变化的记录,这种电位变化与肌肉的结构、收缩力学、收缩时的化学变化有关。

生理学将细胞安静时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的现象称为极化,该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当给肌细胞单个电脉冲刺激时,膜内的负电位消失,并且翻转为正电位,这一过程称为去极化。该过程极为短暂,很快又恢复到极化状态,即发生复极化。当肌细胞兴奋时,膜电位发生去极化和复极化,并向周围扩布,该过程引起的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如果肌肉某处受到损伤,将会导致损伤处膜的极化现象减弱或消失,因此在组织损伤处表面与完整部表面之间会出现一个电位差,称为损伤电位。损伤电位的存在时间与损伤状态有关。

肌电的引导与记录

为研究骨骼肌的电活动,可采用针状电极或表面电极进行引导。其中,针状电极一般由铂金丝制成,包括单极同心针电极、双极同心针电极、多导同心针电极等,经消毒后将其插入被检肌肉内引导肌电信号。

表面电极一般由银或不锈钢板制成,放于皮肤表面引导局部肌肉的电活动,是一种无创检测方法。表面电极引导出的肌电为多条肌纤维的综合电位,对运动单位电压的分析必须依赖针状电极。

典型肌电图机的结构与指标

典型肌电图机主要由放大器、刺激器、显示器、监听器、稳压电源等组成。系统可根据用户的需要扩展视觉、听觉诱发电位部分。

肌电图机的技术指标主要包括正常工作环境条件(如温度、相对湿度等)、放大灵敏度、共模抑制比、刺激频率和刺激幅度等。

肌电图检查

临床上,肌电图机可用于诊断多种肌肉或神经性疾病,如鉴别神经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判别神经损伤的程度和部位,对神经再生和矫形手术前后肌肉功能变化进行分析以及用于针灸、咀嚼肌功能、膀胱括约肌功能研究等。在运动医学方面,肌电图机还可用于分析在各种运动过程中肌肉的作用、力量以及肌肉疲劳的肌电图指标等。

正常肌电图

正常骨骼肌在松弛状态时,插入到肌肉内的针电极下的肌纤维无动作电位出现,肌电图机荧光屏上会呈现一根直线,称为电静息。在电静息条件下,插入及移动针电极的瞬间,电极针尖机械刺激肌纤维所诱发的动作电位,称为插入电位。正常肌肉在轻度收缩时可出现分开的单个运动单元电位。多个运动单元电位是在骨骼肌作轻度、中度或最大用力收缩时出现的。

异常肌电图

包括安静状态下的异常肌电图和随意收缩时的异常肌电图,共两大类十多种。

诱发肌电图

反射性肌电图检查是将刺激电极放置在周围神经的运动点上,用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电压刺激周围神经干的运动点,观察该神经所支配肌肉诱发电位的波形、刺激阈值及潜伏期。

神经性疾病的精确位置可通过测量神经的传导速度来确定。用覆盖于皮肤上的电极进行刺激,在神经纤维中引起冲动,当兴奋传到肌肉时,肌肉便进行一次短促的挛缩。用表面电极或针电极可引导肌肉的动作电位,并连同刺激脉冲一并显示在示波器上。刺激脉冲与肌肉动作电位之间的延迟时间通常称为潜伏期。为了测定某一节段神经的传导速度,需要测定该段神经在近端及远端处的潜伏期。该段神经的传导速度就可用两个刺激点的距离之差除以两个潜伏期之差计算得出。

(未完待续)

(摘编自《医疗器械专业技术知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