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多家化妆品及相关企业陆续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财报。本版于11月23日对部分美妆品牌及代运营企业的上半年财报进行了解读,本期对部分原料商、代加工企业和美妆零售业的上半年经营情况展开分析。
玻尿酸企业营收、利润双增原料商利润降低
作为高毛利产业,玻尿酸企业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呈两位数及以上增长。
华熙生物2021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37亿元,同比增长104.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1亿元,同比增长35.01%,实现了营收、利润双增长。另外两家玻尿酸龙头企业也发布了营收、利润双增的佳讯。昊海生物科技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51亿元,同比增长71.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1亿元,同比增长739.25%。爱美客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33亿元,同比增长161.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5亿元,同比增长188.86%。
不比玻尿酸企业的风生水起,原料商企业上半年净利润依旧受到疫情的影响而出现下滑。
科思股份上半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5.0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68亿元同比下降10.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由去年同期的0.94亿元下降为0.86亿元,同比下降8.51%。在其主营业务中,化妆品活性成分及其原料营业收入为3.23亿元,同比下降16.10%;合成香料营业收入1.67亿元,同比下降0.42%。
无独有偶,华业香料上半年的净利也有所下滑。其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7.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14亿元,同比下降44.00%。其中主要应用于花香型、果香型、东方香型、檀香型等日用香精的丙位内酯营业收入为1.02亿元,同比下降4.27%(详见表1)。而对于净利润的下滑,两家企业都在财报中表示,受疫情和原材料价格短期内波动大、运费上涨等市场因素的影响,公司营业成本大幅增加,导致公司净利润下滑。
科思股份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成本为3.4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7.39%。而华业香料上半年的营业成本为0.9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5.73%;主要业务丙位内酯的营业成本为0.80亿元,占该业务营业收入的78.43%。
尽管还处在疫情反复的余波之中,但科思股份和华业香料仍在积极应对。报告期内,科思股份稳步推进募投项目建设,实现了马鞍山科思辛基三嗪酮、水杨酸苄酯、水杨酸正己酯、水杨酸异戊酯和水杨酸正戊酯生产线的投料试运行,同时加大研发投入。
财报显示,科思股份上半年研发费用为0.23亿元,同比增加14.65%。而华业香料一方面大力拓展国内市场,国内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20.10%,产品内销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8.01%;另一方面加大了丁位内酯系列产品的生产销售,其销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28.99%,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07.66%。
代加工企业净利润集体下滑毛利率降低
净利润下滑这一现象在美妆代加工企业中更为普遍。青松股份发布的2021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11亿元,同比增长6.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上年同期的2.26亿元下降至1.81亿元,同比下降19.91%。据悉,青松股份为自然堂、纽西之谜、韩后、佰草集等品牌提供代加工服务。代工薇诺娜、强生、上海家化等品牌的嘉亨家化,其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也有所下降。财报显示,嘉亨家化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14亿元,同比增加31.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37亿元,同比下降7.50%。
上述企业财报指出,报告期内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成本上涨、产品结构变动等,期间费用增加也导致毛利率有所降低。“同病相怜”的还有为欧莱雅、雅诗兰黛、百雀羚等品牌提供包材加工的锦盛新材。在其披露的财报中,公司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1.43亿元,同比增加12.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13亿元,同比下降45.83%(详见表2)。而净利润下降的原因同样是公司毛利率降低,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导致营业成本增加。
零售业遭遇疫情考验
多渠道寻求发展
近期,全球最大的旅游零售运营商中国中免公开的2021上半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55.26亿元,同比增长83.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59亿元,同比增长475.92%。中国中免财报指出,上半年除局地受散发疫情扰动外,旅游市场总体平稳有序,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旅游市场全面恢复。同时,离岛免税新政效应持续凸显,公司离岛免税业务同比实现大幅增长。报告期内,三亚市内免税店实现营业收入185.30亿元,同比增长210.0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5.58亿元,同比增长330.22%。海免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05亿元,同比增长154.1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253.43%。
同样是线下美妆连锁中的佼佼者,长和旗下的“港系三兄弟”却境况堪忧。卓悦控股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约2.89亿元,同比增长4.5%;期内亏损约1亿元,同比下降12.8%。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卓悦控股业绩暴跌,2020年上半年营业额仅为2019年同期的40%。港资美妆零售巨头莎莎国际在此前发布的财务年报中称,集团运营和财务表现继续受到影响。2021财年(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营业收入下跌46.8%至25.28亿元,年内亏损2.9亿元,2020年亏损1.70亿元。相比之下,长和旗下的屈臣氏是唯一营业收入增长的一家,但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也仅微增2%。
尽管从各家美妆及相关企业公布的上半年财报来看,疫情的负面影响还在持续辐射上下游企业,但各企业也都在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开拓社媒平台渠道、扩大研发投入,到上游原料商推进生产线项目、从出口到内销的转型,无一不体现着我国美妆业积极寻求发展的决心。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美妆行业已经形成了数千亿规模的产业链。而如何在接下来的发展中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国际市场中崛起,提升全球渗透率,我国美妆业任重道远。
(聚美丽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