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布曲明“黑产”链条屡禁不绝

违禁减肥产品源头治理仍需加强

2021-08-03   04●健康中国   中国医药报  


7月15日—22日,中国健康传媒集团食品药品舆情监测系统对官方主流媒体、全国性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监测发现,“记者暗访西布曲明‘黑市’”相关话题受到舆论较多关注,舆情热度较高。

事件概述

曾被用作减肥药的西布曲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可逆的伤害,严重者会导致死亡,我国已于2010年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西布曲明制剂及原料药。然而,由于成本低廉、减肥效果被传“有效”,西布曲明的地下交易和使用依旧存在,被不法分子添加在一些减肥产品中。7月15日,澎湃新闻发布“致命减肥药西布曲明”系列调查,揭露制售含西布曲明减肥产品的“黑产”链条。报道发布后,引起社会关注。涉事地区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周口市,山东省菏泽市已第一时间采取行动,紧急排查消费市场、布控抓捕违法分子,目前各项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舆情走势

以7月15日—22日为监测时间段,如图所示,舆情呈现“山峰式”发展。

第一阶段:澎湃新闻调查西布曲明“黑市”,发布系列报道,舆情关注度升至高峰

澎湃新闻围绕西布曲明“黑市”、网红直播带货销售、西布曲明致死案例发布系列报道,引发关注。

7月15日,澎湃新闻发表《π15·暗访|致命减肥药西布曲明(上):黑市江湖》称,今年5月上旬开始,记者先后在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山东省菏泽市曹县,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等地暗访发现,在西布曲明“黑市”中,卖家通常在夜里偏僻的农村进行交易,将原料批量卖给一些制售减肥产品的加工商。加工商则制售各类声称具有突出减肥效果的胶囊、糖果、咖啡、奶昔等产品,卖给下游代理商分销。6月中旬,澎湃新闻向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暗访中从贩卖者处获得的4个样品,均检出了高纯度西布曲明成分;另外,3个从网络上购买的减肥产品也被检出西布曲明成分。

同日,澎湃新闻发表《π15·暗访|致命减肥药西布曲明(下):网红卖货》称,暴利驱使之下,减肥“神药”西布曲明被禁十年之后,仍不绝于市场。微商、电商和直播卖货已成为这些违法减肥产品的主要销售终端。去年以来,浙江省台州市、安徽省铜陵市及上海市等地已陆续查获了多个“网红”直播带货销售含有西布曲明成分减肥产品的系列案件。除此之外,这些违法减肥产品的生产环境也非常恶劣。

同日,澎湃新闻还发表《π15·调查|致命减肥药背后的死亡案例和四宗罪》称,24岁的仲某服用从微商处购买的减肥糖果和片剂后突发不适,送医抢救无效当日死亡。法医鉴定结果显示,仲某系患有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服用西布曲明引起急性循环功能衰竭死亡。这是2019年发生的一起服用含西布曲明成分减肥产品致死案例。记者梳理发现,大多数案件被告人被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责。另有个别案件中的被告人被以“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追究刑责。律师认为,生产、销售含有西布曲明成分的食品或者药品,具体定罪要结合行为人的主观认识、行为的对象等进行综合判断。

当天,中安在线发表《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公布今年第一批民生领域典型案例》,其中一则案例为铜陵市市场监管局查处张某涉嫌销售非法添加西布曲明食品案。涉案产品SOS燃脂减肥“巧克力”由张某在拼多多平台售卖。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该典型案例也获得大量转载。

7月16日,澎湃新闻再发文章《澎湃暗访“西布曲明黑市”续:部分QQ群被封,百度贴吧仍活跃》称,西布曲明“黑市”卖家充分利用了网络社交平台的便利性和隐匿性,通过建立网络社群和发布网帖寻觅合作伙伴。不法分子利用的主要平台涉及腾讯QQ和百度贴吧等。经澎湃新闻报道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腾讯公司后,以“西布曲明、减肥原料、XB”等关键词在QQ检索,目前已检索不到此前发布销售西布曲明原料信息的50余个QQ群。但记者此前加入的一些上百成员的QQ群仍未被封禁。腾讯方面称,违禁词的变体很难全禁,是平台打击的难点,目前正在进一步核实处理。在“百度贴吧”上,仍存在“盐酸西布曲名吧”以及多个与减肥、瘦身相关的社区。

同日,澎湃新闻还发表评论文章《减肥“神药”有毒,别心存侥幸》称,西布曲明怎么就禁不了呢?首先,它作为非法药物,利益丰厚,供养起了危险的黑色产业。其次,一些减肥群体明明知道是禁药,仍要去尝试。解决之道,在于强化监管、强化司法惩戒及科普宣传。

在微博平台,@澎湃新闻发布【郭美美等13人被提起公诉:非法销售添加西布曲明的减肥糖】称,近日,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依法对周某某、郭某某等13人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提起集中公诉。经审查,2020年9月起,周某某将生产商曾某某等人生产的减肥糖批发给下级销售代理赵某、李某等人,通过微信等渠道销售至全国各地。今年1月,赵某发展郭某某为销售,郭某某通过微信、微博发布广告,销售减肥糖。记者从检察机关获悉,郭某某系郭美美。该微博转评量近1500人次,舆情热度于当日到达最高峰。

第二阶段:涉事地方监管部门采取行动,舆情热度逐渐下降

7月17日,澎湃新闻发表《澎湃报道“西布曲明黑市”后,豫鲁多地紧急排查、布控抓捕》称,报道刊发后,引起社会强烈关注。次日,记者先后从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市场监管局、河南省新郑市市场监管局、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委、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县委获悉,当地第一时间采取行动,紧急排查消费市场,布控抓捕违法分子,目前各项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媒体报道分析

除转载澎湃新闻系列报道外,媒体呼吁注重源头治理,加强全链条监管。

一是认为要注重源头治理。如《江海晚报》刊文《严查原料药,减肥“神药”方能被根除》称,与其分散精力于末端治理,不如将主要精力花在对西布曲明原料药生产与倒卖的打击。

二是认为要加强全链条监管。如光明网发表《打击减肥“神药”,每个环节都不能大意》称,要真正把这类违禁品的黑市斩草除根,归根结底还是得靠各个环节的守土有责。比如,在原料进口上,海关部门就有必要加大核验把关力度,把“偷偷过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后端的产品加工、销售上,也要强化执法监督。面对遍布于各大网络社交平台的“减肥药”生意,平台也要有干预意识,并强化与执法部门的对接,切实收紧它们在网络上的生存空间。除此之外,光明网还有两点提醒:首先,强化对于西布曲明等违禁品交易的打击力度,需要放到规范整个市场的语境下来看待。面对当前失范的减肥药市场,不仅需要对含违禁成分的产品加大打击力度,也要对那些“减不了肥也吃不死人”的问题产品予以有效治理。其次,也需要提醒每个人,不能过于迷恋各式减肥药——无论是从审美角度,还是从安全角度,这一点都很有必要。

三是关注销售直播平台。如澎湃新闻发表《被监管盯上的直播电商,能不再翻车吗?》称,强监管能够保证整个行业变得更规范有序,但是仅靠政策监管显然是不够的,直播电商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要社会各界联手,既需要政策上的规范,也需要头部企业发挥好领头羊作用,共同促进行业长久发展。

舆情点评

此次舆情事件由媒体的系列深入报道引发。媒体通过卧底调查,挖掘西布曲明“黑市”全产业链条。密集发布的报道,全方位揭露了西布曲明的“地下生态”。目前,各涉事地区的相关部门已经采取行动。

值得反思的是,我国已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西布曲明制剂及原料药10年之久,然而各种犯罪行为还是打击不绝,犯罪方式愈加隐蔽,各种暗语充斥网络,销售终端已经扩至新兴的微商、朋友圈、短视频、直播平台,这也为监管带来了难度。媒体从多个方面呼吁加大打击力度和落实主体责任。其中有两方面问题值得重视:一是源头治理。相对多点开花、点多面广的终端打击,掐断源头显得更加重要。这次澎湃新闻的报道直击原料源头买卖,并发现这种买卖信息的获取有很多渠道,给查办类似案件提供了思路。二是需求端的教育愈发紧迫。近几年,减肥产业在“身材焦虑”影响下发展壮大起来,有些消费者明知产品含有西布曲明却仍会使用,更有甚者特意寻找相关产品,只为能够获得满意的身材。巨大的市场需求,让西布曲明在高压打击态势下依然以更隐蔽的方式、更高的价格暗中交易。因此,围绕科学减肥方式、西布曲明危害等方面的科普宣传、消费提示等工作还应加大力度。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舆情监测中心 祁悦)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