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妆品传统防腐剂简述

2021-07-06   07●美业观潮   中国医药报  

□ 吕凤

化妆品是一种精细化工产品,主要通过喷洒、涂抹等方式,使其覆盖在人体的毛发、皮肤、唇齿、指趾甲等部位。化妆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供微生物滋生、生长和繁殖。在化妆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可能达到完全无菌状态,所以化妆品中含有些许微生物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些微生物会使化妆品变质、失效等,容易对使用者的表皮保护系统造成损害,进而发生过敏、溃烂,甚至发生癌变,对使用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所以,防腐剂是化妆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作用就是抑制微生物的滋生、生长和繁殖。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提及关于防腐剂的定义是指为加入化妆品中以抑制微生物在该化妆品中生长为目的的物质。

微生物的滋生、生长、繁殖需要氧气、温度、水源、生长因子等因素。换句话说,只要切断以上因素,就可以有效防止微生物的滋生、生长和繁殖。因此,防腐剂的作用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切断水源 若化妆品本身就是油膏状,含水量极低,微生物就很难滋生、生长和繁殖;

改变产品pH值 微生物的生长环境需要pH值达到6.0~7.0,而果酸类产品其pH值呈酸性,不适合微生物生长,防腐效果较好;

改变表面张力 某些化妆品内添加了大量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有效防止微生物的滋生、生长、繁殖;

改变温度 一般来说,在生产期采用高温灭菌的方法,保存期采用低温保存,可有效防止微生物的滋生、生长、繁殖;

改变渗透压 细胞的生存环境需要合适的渗透压,提高渗透压会使细胞膜脱水而损坏,降低渗透压会使细胞膜因吸水而破裂,而一切生物的本质就是细胞,改变渗透压也可防止微生物的滋生、生长、繁殖。

防腐剂的主要类型分为传统防腐剂和天然防腐剂。传统防腐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尼泊金酯 常用的有甲酯、乙酯、丙酯和丁酯,常温下为无色或白色晶体,防腐机制是破坏细胞膜进而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变性以达到防止微生物滋生、生长、繁殖的目的。我国规定的最大允许使用浓度为混合酯0.8%,单酯0.4%(均为以酸计),最佳使用pH范围是4~9。

苯氧乙醇 属于有机合成物,常温下为无色黏性液体,常发出淡淡香味,防腐机制是破坏细胞膜、抑制氧化磷酸化偶联以达到防止微生物滋生、生长、繁殖的目的,主要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抑菌最佳pH范围是3~9,最高添加量为1%。

苯甲醇 又称苄醇,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具有强烈的灼烧味和轻微的芳香臭,主要对革兰阳性菌、真菌、霉菌、酵母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毒性强,但低浓度不会对人体产生毒性,且抗菌效果明显,最大允许使用量为0.1%。

甲醛 具有极好的抑菌效果,但是安全性低,可致癌,因此被禁用。而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替代品,即甲醛释放体类防腐剂,相对于甲醛其安全性得到了保障,但是在水溶性和极性介质中能快速释放甲醛,所以必须慎用。甲醛是一种广谱防腐剂,能抑制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以及有效抑制假单胞菌,但对于霉菌和酵母菌只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咪唑烷基脲 是甲醛供体类防腐剂中使用最广泛的品种之一。水溶性好,配伍性好。与尼泊金酯复合有良好的抗菌增效作用。其游离甲醛浓度很低,故比较温和,对细菌作用强,对真菌作用差。不能用于婴儿及对甲醛敏感的人,最大允许使用浓度为0.6%。

苯甲酸 又名安息香,无色无味片状晶体。具有抗菌活性,pH值为2.5~4.0时活性最佳。苯甲酸及其盐类对酵母菌及霉菌作用效果很好,用量一般为0.1%~0.2%。

此外,天然防腐剂无污染、温和、安全性高,因此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对于天然防腐剂的开发利用尚有很大空间,在开发利用天然防腐剂时要考虑其安全性、经济性等,但是不管有多大阻碍,天然防腐剂必将成为行业焦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天然防腐、绿色防腐、无添加防腐体系必将成为未来化妆品防腐体系开发的方向。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