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颜”经济潜力大 国货兴起引潮流

——2021年中国化妆品用户调研与发展预判

2021-06-15   07●美业观潮   中国医药报  




行业概况:化妆品消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并不明显,全球特别是中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整体保持增长态势。

消费者特点:化妆品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降低,对产品效果更为看重;不同年龄群体的化妆品消费品类不同,口红等化妆品消费有低龄化趋势。

品牌特点:国货化妆品品牌崛起,出现新晋“播品牌”;化妆品高奢及平价系列两极发展较好。

以往,化妆品仿佛更能和精致的都市丽人挂钩,而今,男性在“爱美”这件事上也丝毫不含糊,“男颜”经济迅速崛起。在社会需求高端化、多样化发展的基础上,化妆品消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并不明显,全球特别是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仍然持续扩大。艾媒咨询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2021年1月—4月,我国化妆品进口金额为515.84亿元,出口金额为84.43亿元。

市场规模扩大

“男颜”经济仍存发展空间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彩妆类化妆品市场规模已达到751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696.7亿美元。2021年全球护肤类化妆品市场规模为1558亿美元,预计至2025年,将达到1893亿美元。

受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同比下降7%,为3958亿元。估计2021年可达到4781亿元,同比大增20.79%,2023年市场规模预计将增至5125亿元,整体保持规模扩大走向。

我国化妆品产量在近6年也呈增长态势。分析认为,中国未来将会是世界化妆品行业的重要生产地和重要市场。

我国女性网民的比例逐年稳步上升,男性网民比例有所下降。女性一直是化妆品行业最大的客户群体,移动端设备如手机、平板让用户的信息获取更加高效,为用户提供了更快的消费决策过程,因此女性人口的增加将使我国化妆品行业的需求随之扩大。越来越多的男性也开始注重个人护理和仪容仪表,开始护肤甚至使用彩妆修饰。2020年我国男性护肤类化妆品市场规模为80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99亿元。此外,我国男性彩妆类化妆品市场仍存在发展空间。

数据显示,超五成消费者化妆品的月均支出在200~1000元,其中女性消费者较青睐500~1000元中等价位水平的产品,而男性消费者更青睐200~500元中低价位的产品,200元以下的低端市场主要由男性群体组成(见图1)。分析认为,国内化妆品市场由女性群体主导这一点仍没有改变,而男性市场的整体消费水平具备更大的上升空间。同时随着越来越多高性价比国货品牌进入市场,人均消费向中低价位集中的现象也将逐渐明显。

进口品牌受青睐洗面奶渗透度最高

在品牌包装、品牌效果以及品牌产品三大指标的评分上,进口品牌的均分皆高于国货品牌,其中品牌包装评分的差距尤为明显。分析认为,国货品牌化妆品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高性价比和更为丰富的购买渠道有望帮助其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并吸收一部分原先进口品牌的消费者群体。

根据调查,洗面奶为中国消费者最常用的护肤品,使用渗透度高达73%。其次,面膜和乳液为第二、三名使用最频繁的护肤品,各占55.2%和50.2%。洗面奶相对亲民的价格和显著的效果刚好能够满足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且购买途径丰富,市场渗透度最高。此外,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洁面后的皮肤保养类产品如面膜和乳液等也将逐渐渗透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

目前最受消费者追捧的六大护肤品类当中,洗面奶、乳液和精华液的主要消费群体集中在31~40岁年龄区间,而面膜、防晒霜和活肤水的主要消费群体则集中在26~30岁年龄区间(见图2)。相较于26~30岁的年轻消费者,31~40岁的消费人群往往更注重化妆品的抗疲劳和防皱纹等功效,故该群体在乳液和精华液等包含丰富营养成分的化妆品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调查中,34%的消费者表示每天都需要化妆,而26%的消费者表示只会在工作日化妆。另外,接近20%的消费者表示日常生活中基本不化妆。分析认为,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后,市场对于彩妆类化妆品的需求将急速上升,同时近年新零售和明星带货等营销方式的兴起也将有效激起部分消费者对于化妆的兴趣。此外,近年出现的众多主打无防腐剂概念的彩妆产品也将对化妆品市场规模的扩张起到一定作用。

国货兴起

国风化妆品引流潮流

新零售时代下,许多新锐国产化妆品品牌打破了传统品牌的运营模式,通过“播品牌”模式,迅速打开市场,进行精准营销。阿里平台数据显示,2021年4月,国货彩妆平台的销售额首次反超国际化妆品品牌,花西子、完美日记、珀莱雅位列前三。在护肤类化妆品方面,则涌现了至本、润百颜等国货品牌,注重积雪草、烟酰胺、视黄醇等新成分的研发与应用,以较高性价比和产品效果,获得了用户认可。

在国潮文化崛起的大背景下,国风化妆品开始兴起。部分主打国风的化妆品品牌迎合了现代年轻消费者的消费潮流。为了吸引广大中国消费者,许多国际品牌也会加入中国文化元素或者定期推出节日限定款产品。但是部分国外品牌对我国文化的理解相对浅显,大多新年限定款都只是将当年的生肖加入包装或粉饼等产品中,产品出圈度不高。 (艾媒咨询供稿)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