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视财经报道称,韩国5款防晒产品因虚假标注SPF值(防晒系数),被韩国近300名消费者举报,要求韩国有关部门调查。很快,“人气韩妆防晒被举报造假”词条登上微博热搜,网友支持国产防晒产品的热情又一次高涨。
韩国5款防晒霜被指虚标SPF值
SPF值是衡量防晒产品防晒能力的关键指标,理论上说,SPF值越高,防晒效果越好。所以,SPF30+、SPF50+的高倍数防晒产品渐渐成为市场主流,防晒品牌也总会在SPF值上大做文章。
从央视财经的报道看,韩国防晒产品SPF值造假事件的起因是,去年底韩国某皮肤问题研究机构公布了一条网购平台热销的韩国防晒产品防晒系数调查,其中提到5款标注SPF50的防晒产品实际SPF值不到30。
据调查,被曝光的这5个品牌分别是韩国的“柔恩莱”“休给”“PURITO”“Dear,Klairs”“蒂佳婷”,这些品牌在韩国销售的对应产品也一并浮出水面,而且这5款防晒产品在中国的电商平台上均有销售。就天猫平台来看,有3个品牌已开设官方旗舰店或海外旗舰店,但都没有销售此次曝光的防晒产品,而是其他系列的防晒产品。
有报道称,事件发生后,3个品牌就SPF值问题道歉,并对相关产品采取了召回、退款等措施,1个品牌也立即作出回应,只有“蒂佳婷”还未正面回应。
“Dear,Klairs”在一份声明中指出,其防晒产品都是根据韩国规定要求生产的,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和测试方法下,SPF检测值可能会产生不同结果。所以,“Dear,Klairs”决定暂停相关防晒产品的海外销售,并计划开展全球标准化测试。
国外品牌SPF值“货不对板”问题频现
近年来,消费者的防晒意识越来越强,全年防晒、全波段防晒、头皮防晒的需求不断扩容,其中,国际防晒品牌往往扮演引领市场的角色。
但是,国外防晒产品SPF值“货不对板”问题却时有发生。据报道,2016年5月,英国某机构测试发现本国一款防晒产品SPF值与宣称不符;2019年,“怡思丁”的儿童防晒喷雾也卷入SPF值作假风波。不过,“怡思丁”第一时间表态,表明其产品符合要求,产品包装和检测结果一致。
对于频繁被曝光的国外防晒产品SPF值问题,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因为“测试方法不同”“检测方法偏差,实验对象不同”。因此有工程师认为,“不要只看结果,要关注方法”。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品牌有意作假,第三方机构的检测结果与品牌宣传不符,很有可能是双方参照的SPF值的测试标准和方法不同。由于防晒产品一般都采取人体试验,试验环境、受试个体肤色差异等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不说国外,国内也有这个问题”。要想将差值降到很小,如果标准方法、测试对象不统一,是有一定难度的。
而且,不仅是测试方式,标签管理要求的差异也会带来巨大偏差。以我国为例,我国曾有规定,防晒产品的SPF值高于30,且减去标准差后仍大于30,最多只能标注SPF30+。这就造成此前很多标签标注为SPF30+的产品,却可以宣称SPF50+。不过,2016年,我国就已经调整了该项要求,将SPF的最大标识值提升至SPF50+。
诚然,法规标准带来的差异难以避免,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品牌方必须对产品功效的真实可靠性有十足的把握,否则,就会像上述韩妆品牌一样陷入被动。
国产防晒产品支持率提高
由于被曝光的5个韩妆品牌通过“代购”或者电商渠道进入我国市场,加之个别品牌的其他护肤产品在我国也有一定知名度,所以此次韩国品牌“防晒霜造假”事件曝光后,国内很多消费者表示“大跌眼镜”。
也有大量网友表示将“拉黑”韩妆,支持国货——“韩国化妆品质量参差不齐”“国产防晒霜也挺好的,这几年我都没有用日韩护肤品了”“现在买防晒我也只买国产”……看得出,国产防晒产品在消费者心中已占有一席之地。
国产防晒产品能赢得消费者认可,海外品牌在国际上遭受信任危机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我国对防晒产品管控严格,促使国产品牌要真枪实弹地投入生产、研发和市场。“在几十元到百元的价格区间,国产防晒产品已经翻身,成为主流。”有业内人士表示。
在化妆品新法规的高标准要求下,国产防晒品牌的进步将越来越大,向高端市场进阶,只是时间问题。 (青眼供稿)